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长清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发光
  • 5篇电致发光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微腔
  • 2篇有机混合物
  • 2篇量子
  • 2篇量子限制效应
  • 2篇共轭
  • 2篇共轭聚合物
  • 2篇光发射
  • 2篇白光
  • 2篇白光发射
  • 1篇电致发光材料
  • 1篇电致发光光谱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乙炔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9篇金长清
  • 5篇刘云
  • 5篇马凤英
  • 5篇王立军
  • 4篇初国强
  • 4篇刘星元
  • 3篇秦莉
  • 3篇胡斌
  • 3篇孔祥贵
  • 1篇吴东江
  • 1篇关中树
  • 1篇单桂晔
  • 1篇王新
  • 1篇安利民
  • 1篇张春玉
  • 1篇张春玉

传媒

  • 3篇发光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共轭聚合物中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能量传递被引量:2
2001年
在共混的两种共轭聚合物中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嵌段共轭聚合物量子线的异质结构 ,通过室温下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研究证实了在这种嵌段共轭聚合物量子线的异质结构中存在很强的激子限制效应以及链内和链间的有效能量传递。
孔祥贵刘星元胡斌金长清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
光诱导聚乙炔的发光
1前言光激发下聚乙炔(CH)x的发光研究已有报导。实验表明,顺式聚乙炔有带边发光,而反式聚乙炔没有发光,并用孤子模型作了解释。近来反式聚乙炔也被发现具有光诱导发光,与已有的实验和理论不符。在本工作中,研究了不同激发波长、...
金长清
文献传递
用有机混合物实现对微腔电致发光光谱的调制被引量:4
2003年
制做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微腔器件,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作为发光材料,通过改变NPB和Alq的重量比(从1∶28改变到17∶1),达到了调节腔长从而改变器件发光颜色的目的,且器件发光颜色不随所加电压变化;通过合理地调节两种材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5种配比的微腔器件均发出半宽度很窄的双模发射(8~12nm);与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相比,开启电压从7V降到4V,亮度也得到了提高。
马凤英张春玉刘云秦莉金长清刘星元初国强王立军
关键词:白光发射电致发光发光颜色有机混合物
用有机混合物的方法优化微腔器件性能
2003年
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微腔器件,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作为发光材料,通过简单改变两种材料的重量比,实现了微调腔长的目的,认为通过合理地调节两种材料的配比,可以实现微腔发光颜色的调节。两种配比的微腔器件均发出半宽很窄的双模发射(8和12 nm),而且调节两种材料的比例后所得光谱的谐振模式和强度均得到改变,但半宽却不变。另外,对比了传统异质结结构微腔和新型微腔的电流电压特性,发现通过将空穴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混合后,器件的开启电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从7V降到4V)。
马凤英王立军吴东江秦莉刘云金长清初国强
关键词:电致发光
超短金属微腔中有机电致发光的三色发射被引量:2
2003年
以典型的有机发光材料Alq3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Glass/Ag/PVK/Alq3/Al的微腔器件。与普通的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较,研究了腔内模式密度的变化、峰值强度的增强、以及光谱的窄化和峰值波长随探测角度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的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得到了色度较为纯正的三色发光,与无腔器件相比峰值强度增强2~2 5倍,光谱半高宽降低,只有无腔的1/3左右。
马凤英金长清刘云初国强刘星元王立军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LED
共轭聚合物中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能量传递
随着半导体维度的降低,诸多量子阱、量子线以及量子点半导体纳米结构或异质结构在光学、电子学及光电子学的材料与器件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因而,国内外
孔祥贵刘星元胡斌金长清
文献传递
几种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参数被引量:8
2004年
合成了9种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都是Alq3的衍生物。为了阐明其发光特性,能带结构参数的测量十分必要。报道了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量这些发光材料的电化学氧化作用电位(Φp)和还原作用电位(Φn);进而由Φp和Φn起点电位值分别测算了这些材料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能级,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和电化学能隙(Eg)。电化学能隙和光学吸收方法测量的光学能隙符合得很好,其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这表明循环伏安法测量这些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HOMO、LUMO能级和Eg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这9种Alq3衍生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很好的可溶性,可加工性和稳定性。其离化电位较高,不但可以作为很好的发光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很好的电子传输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及其能带结构参数,可以设计和研制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金长清苏树江梁万里马凤英王立军刘云张春玉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循环伏安法能隙
低维聚合物纳米线中的激子限域和能量传递效应研究
2002年
在共混的两种低维聚合物量子线中,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嵌段低维聚合物纳米线的异质结构,通过对室温下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研究,证实了在这种嵌段低维聚合物纳米线的异质结构中存在很强的激子限域效应以及链内和链间的能量传递效应。
孔祥贵王新安利民单桂晔胡斌金长清
关键词:纳米线半导体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 ,为了便于对比 ,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 ,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 ,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 ,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 ,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 ,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 ,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 8nm和 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马凤英金长清秦莉刘云初国强关中树王立军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微腔结构色坐标白光发射空穴传输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