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霞 作品数:41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研究C_(60)-金属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在超薄金属层上蒸镀C_(60)时的电阻原位测量,我们发现在平均厚度约一个C_(60)单层范围内样品电阻有明显可观测的变化,电阻变化的方向和幅度与金属层厚度以及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关。这一新的现象揭示出有可能利用宏观物理性质测量来间接研究C_(60)-金属界面相互作用,从而对常规微观谱测量的结果给出旁证和补充。 赵文兵 吴军桥 陈军 吴克 张金龙 李传义 尹道乐 顾镇南 周锡煌 金朝霞关键词:相互作用 电阻测量 碳60 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材料修饰聚多巴纳米管用于制备高效氧还原催化剂 发展应用于能源储存器件(如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的新型催化剂,已成为能源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氧气还原反应(ORR)是上述新型电池阴极的关键反应,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制对于新型电池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峰 高小彬 金朝霞关键词:原位生长 氧还原 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是一种生理相溶性好、粘接能力强的商用高分子,若将其转化为水凝胶,可发展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功能材料。但目前PVP 的交联成胶方法多为紫外光或γ射线交联以及催化剂交联,这些交联方法所制得的凝... 董成龙 金朝霞关键词:PVP 复合水凝胶 交联 碱性 分离、提纯富勒烯碳60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离、提纯富勒烯碳60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C<Sub>60</Sub>与C<Sub>70</Sub>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解、结晶、重结晶过程,从C<Sub>60</Sub>和C<Sub>70</... 顾镇南 周锡煌 金朝霞 武永庆 孙亦文献传递 Y_m@C_(2n)的合成和表征 1996年 用Y2O3、碳粉复合棒为原料,经过二步直流电弧反应,从所得的烟炱中在惰气保护下用CS2萃取出了Y@C2n(2n=60,70,80,84,90,96)和Y2@C96,样品经场解吸质谱(FDM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皆发现,Y@C84和Y@C90的含量最高且是稳定。 施祖进 周锡煌 金朝霞 顾镇南 武轶 傅华 王敬尊关键词:富勒烯 金属包合物 钇 EPR 骨架掺硼富勒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7 1997年 Using highly pure graphite rod and B4C/graphite composite rod as electrods, some macroscopic amounts of boron-doped fullerenes, such as C60-nBn and C70-nBn (n=1,2,3) are syn-thesized by DC arc burning method and extracted by o-xylene from the soots under nitrog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oron-doped fullere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FDMS. 曹保鹏 周锡煌 施祖进 金朝霞 顾镇南 肖宏展 王敬尊关键词:富勒烯 硼 碳化硼 充分利用基础课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一样,也肩负着提高大众基本素质的重要任务。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受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获得某些门类的知识,而是学会在将来能不断地自主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金朝霞关键词:高等教育 基础课教学 创新型人才 文献传递 C_(60)与含烯丙基胺聚合物加成物的荧光行为 被引量:3 1996年 C_(60)与含烯丙基胺聚合物加成物的荧光行为田慧洁,陈立桅,姚光庆,金朝霞,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脂肪胺,C_(60),聚烯丙基胺,荧光C60是一高度对称的笼状碳簇分子,室温下难以观察到荧光现象[1],但我们发现它与聚烯丙基胺... 田慧洁 陈立桅 姚光庆 金朝霞 李福绵关键词:脂肪胺 荧光 基于聚合物与单宁酸多重氢键的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质 <正>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超分子材料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如刺激响应性,自愈能力,形状记忆能力等,这些性能使超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如果聚合物本身拥有可进行超分子连接的基团,例如多重氢键... 金朝霞 范海龙 王嘉辉关键词:单宁酸 水凝胶 超分子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氮掺杂的三层碳纳米管的制备 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气相扩散法将酞菁铁分子填充入双层碳纳米管的内部空腔中,通过高温加热使酞菁铁裂解,制备了氮掺杂的三层碳纳米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由酞菁铁生成的内层管的缺陷较多,管壁不平直,并且有竹节状结构,这可能是由于氮原子引起的。在电子束照射下,内层管的稳定性较差。通过与酞菁铁在宏观基底上的裂解作比较,探讨了三层碳纳米管的生成机理。 王志永 赵可可 施祖进 顾镇南 金朝霞关键词:双层碳纳米管 酞菁铁 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