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预后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胃肿瘤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胃癌
  • 2篇胃切除
  • 2篇胃切除术
  • 2篇疗效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术后
  • 1篇皮革
  • 1篇皮革胃
  • 1篇切缘
  • 1篇全胃
  • 1篇全胃切除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郑朝晖
  • 5篇黄昌明
  • 3篇吴心愿
  • 3篇官国先
  • 3篇张建中
  • 3篇卢辉山
  • 3篇王川
  • 3篇张祥福
  • 2篇李平
  • 2篇周永建
  • 1篇宋传贵
  • 1篇陆俊
  • 1篇王家镔
  • 1篇谢建伟
  • 1篇郑知文
  • 1篇陶克龙
  • 1篇林建贤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02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皮革胃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预测的列线图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构建皮革胃患者术后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4年9月共203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行R_0切除的皮革胃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ox逻辑回归分析确定的独立预后因素,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所建模型对皮革胃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度。结果:全组患者中,男152例,女51例,其平均年龄为60.3(21~89)岁;II期患者25例(12.3%),III期患者178例(87.7%);中位随访时间38(2~111)个月;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1.2%、18.7%。多因素分析结果示,BMI(P=0.006)、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42)、T分期(P=0.032)、N分期(P=0.032)、ASA评分(P=0.01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并根据列线图的得分将患者进行危险分组分析发现,高危组(>16分)、中危组(>8~16分)和低危组(≤8分)患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列线图的线性χ~2、阳性似然比、赤池信息量值准则均优于第七版AJCC-TNM分期系统(68.99 vs. 58.58、70.18 vs. 58.36、1 473.38 vs. 1 485.04)。结论: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皮革胃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其预测准确度优于第7版AJCC-TNM分期系统,但该结果仍需进一步通过大宗的病例和多中心研究验证。
戴赟陆俊李平郑朝晖黄昌明
关键词:胃肿瘤列线图预后
胃癌外科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02年
张祥福黄昌明卢辉山吴心愿张建中郑朝晖官国先王川周永建宋传贵
关键词:胃癌外科治疗预后
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22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6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156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结果DG组和TG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TG组患者肿瘤更大、分期更晚、肿瘤位于小弯侧者居多(均P〈0.01)。按TNM分期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相同病期的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以4cm、5cm还是6cm作为近切缘截点,不同近切缘距离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而胃切除方式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中部癌患者如果能够达到根治手术的要求,其预后不受胃切除方式的影响,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陶克龙黄昌明林建贤郑朝晖李平谢建伟王家镔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预后
胃底贲门癌根治性切除与扩大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根治性手术的最佳范围。 方法 对 41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 ,其中扩大根治性切除 192例 (扩大组 ) ,Ⅰ期 11例 ,Ⅱ期 40例 ,Ⅲ期 12 1例 ,Ⅳ期 2 0例 ;根治性切除 2 2 6例 (根治组 ) ,Ⅰ期 19例 ,Ⅱ期 5 3例 ,Ⅲ期 131例 ,Ⅳ期 2 3例。对 2组患者术后 5、10年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种术式的 5、10年生存率 :Ⅰ、Ⅱ期患者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Ⅲ期患者扩大组 5、10年生存率较根治组分别提高了 14 2 %和 15 9%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Ⅳ期患者 5、10年生存率虽有提高 ,但与根治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对于胃底贲门癌已浸润浆膜层或第 2站淋巴结有转移的Ⅲ期患者 ,均应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 ,以彻底清扫脾门、脾动脉干淋巴结 ,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黄昌明张祥福卢辉山郑知文吴心愿官国先王川周永建张建中郑朝晖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预后胃底贲门癌
61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意义及消化道重建的最佳术式。方法总结分析我科61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及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580例,随访率94.3%。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5.3%、32.5%。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507例,姑息性切除术108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48.9%与5.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比同期近侧胃大部切除术466例5年生存率20.2%,全胃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P<0.05)。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手术死亡率为2.9%。消化道重建术式采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对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除皮革样胃癌、胃体癌、多原发癌以及残胃癌应行全胃切除术外,贲门区癌无论早、晚期,只要一般条件许可,应常规行全胃切除术,以提高生存期。消化道重建术采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张建中卢辉山黄昌明吴心愿官国先王川郑朝晖张祥福
关键词:外科手术胃切除术预后胃癌远期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