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子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环境伦理的科学基础被引量:11
- 2005年
- 环境伦理是以区域共同体而非自然共同体作为其科学基础的,因为,从进化的角度讲,人与自然的结合形式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再到区域共同体的演进过程。而每一种不同的结合形式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在相应的共同体中不同的存在状态。人在自然共同体中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物种而存在的,遵循的是自然法则;在社会共同体中,伦理关系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遵循的是社会法则;在区域共同体中,人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物种而存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
- 郑慧子
- 关键词:环境伦理社会共同体伦理关系演进过程自然法则物种
- 论科学发现的社会进程(上)
- 1992年
- 本文动态地研究了科学发现的社会进程问题新的解释模型。原有的建立在非理性根源基础之上的解释模型,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影响科学发现存在状态的真正原因。科学本身的发展已使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科学发现存在状态的根源。新的解释模型认为:来自科学本身发展中的影响,将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内在的背景根源构成对科学发现的存在状态的实质性说明,而那些非理性根源对发现进程的影响的说明,则被包含在这种实质性说明的内在的背景根源发生的过程之中。
- 郑慧子
- 关键词:社会进程
- 多样性:美学地理学的客观基础
- 2000年
-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地表事物的美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事物之中 ,它只存在于事物多样性之中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是美学地理学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 ,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自然源泉 .深入发掘和阐明地表事物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是地理学家的一项十分重要和持久的任务 .
- 郑慧子
- 关键词:多样性
- 现代环境运动的三重意义——《寂静的春天》出版60周年纪念被引量:4
- 2022年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深刻变化,早已超越了该书直接揭露的化学杀虫剂造成的环境危害这一问题本身,由其引发的现代环境运动正在日益显露出多重意义。从环境运动本身的发展看,现代环境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环境运动,由此确立了现代环境运动的基本性质及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看,现代环境运动是科学强力介入和引导社会发展的又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有助于生态学成为组织和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动的一种基础性的思想范式;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现代环境运动正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将在人作为一个道德物种的自我意识方面产生助推作用。从整体上看,这三个不同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由科学认知的进步对社会持续产生结构性影响的一种演进趋势,以及一种对人的发展的全面和系统的引导和建构的力量。
- 郑慧子
-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生态学
- 生态文明:一个人类学的解释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问题上,人类学的思想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或背景,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就会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正是通过人类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通常莫衷一是的或不确定的"文化"或"文明"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体。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所构成的。这种结构作为一种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生态"作为一个限定词标志着构成文明的"观念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会促进人类的整个文明系统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塑造一个建立在多样性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当前流行的两种生态文明观点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根源于一些研究者忽略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过程和结构的"文化"或"文明"在理解"生态文明"中所具有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 郑慧子
-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明人类学
- 科学共同体的整体研究取向及其转换问题被引量:4
- 1990年
- 一引言我在早些时候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整体研究取向这一概念。我们是在通过对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科学发现的社会进程进行考察和分析时,发现了这一科学社会学界和科学史界长期未曾注意到或忽视的重要现象,它是科学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那篇文章里,我们认为,在对科学家抵制或延迟对科学发现承认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时,应把科学共同体的整体研究取向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可参照的客观维度。
- 郑慧子
-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科学学
- 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 郑慧子
- 关键词:文化文明生态文明
- 从认知到行动:生态学与生态哲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被引量:4
- 2018年
- 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促使生态学、生态学哲学和生态哲学形成了从认知到行动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三者分别在其中承担着各自独特的学科任务。然而,在这个逻辑链条中明显地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它们对这个逻辑链条的运行构成了阻碍。这些障碍就存在于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中。生态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态学是否是一门成熟科学的争论,具体表现为传统意义的生态学与"新生态学"以及生态学能否或应当满足何种意义上的科学评价标准的争论。生态哲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不清以及疏离科学、甚至反理性和反科学的激进环境主义倾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 郑慧子
-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哲学环境哲学
- 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分界及其学科地位被引量:1
- 2023年
- 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实质等同的混淆现象,但从哲学的任务看,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学科,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分别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学科任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环境哲学是与生态学整体相对应的一种系统全面的评价性哲学研究,并在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层面形成了以其为共同哲学基础的一个不断发育着的学科群。在这个学科群中,环境哲学处于基础性的学科地位,由于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仅仅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关系,因此,二者之间没有等价关系。相反,与环境伦理学真正具有平行关系的哲学学科是环境美学。
- 郑慧子
- 关键词: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种间关系学科地位
- 地理学的科学形象被引量:11
- 1999年
- 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的方法,通过对地理学的科学主题及其问题起点被确立之后的发展变化的考察,主要讨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走向成熟的一般图景。地理学具备了作为成熟科学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
- 郑慧子
- 关键词:地理学科学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