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凤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经PICC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PICC测量CVP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经PICC置管患者进行CVP测量,为治疗提供参考,并将处理前后CVP值进行对比,了解疾病的转归。结果:经PICC测量的CVP值对评估病员的血容量和了解心脏功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经PICC测量CVP可应用于临床,而且方便,简单。
- 王琼丽郑小凤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压
- 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被引量:2
- 2009年
- 廖素清郑小凤周波
- 关键词:心理状态调查大地震伤员心理创伤护理策略
- 静疗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与职业发展需求
-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静疗专科培训基地静疗专科学员的调查,了解她们对工作现状和对职业发展需求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静疗专科培训基地3 期共112 名学员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对开展PICC的认识,目...
- 郑小凤吴玉芬曾丽
- 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2种不同切皮方法临床效果比较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观察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2种不同切皮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0例需行PICC置管患者据切皮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纵切组338例和横切组482例。比较2组出血量及皮肤淤血、手指肿胀、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纵切组置管时和置管后4、24h及1周时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4h、1周皮肤淤血发生率低于横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切法可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及置管后皮下淤血的发生,能更快地促进切口愈合。
- 郑小凤吴雪梅龚正荣
- 关键词:改良塞丁格技术中心静脉导管切皮出血量
- 缓解护士压力的措施被引量:6
- 2009年
- 廖素清郑小凤
- 关键词:护士压力
- 康惠尔有黏胶联合清创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康惠尔有黏胶联合清创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溃疡面积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用康惠尔清创胶联合康惠尔有黏胶使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比较2组的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溃疡面细菌培养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惠尔有黏胶和清创胶配合使用优于传统换药方法。
- 廖素清郑小凤冯强
-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
- 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康复护理及训练
- 2009年
- 郑小凤
- 关键词:腰椎爆裂性骨折康复护理
- 年轻护士的培养对策
- 2011年
- 目的:随着护理队伍的不断扩展,年轻护士逐渐成了临床主力军,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势必对他们进行规范化培养,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方法:通过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深造,规范基础操作行为,来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技能,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结果:经过对年轻护士的培养,使他们的综合护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年轻护士的培养是保障临床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护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 廖素清郑小凤
- 关键词:年轻护士
- 中心静脉压对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探讨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目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现己被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术后需肠外营养的病人、静脉输入高渗液体、...
- 郑小凤廖素清夏彤罗斌
- 文献传递
- 经PICC测中心静脉压异常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PICC测中心静脉压(CVP)异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经PICC置管的危重患者共进行318次CVP测量,其中11例68例次测得CVP〈5 cmH2O,对伴低血压者予以大量补液(24 h补液量〉4500 ml),对血压正常者24 h补液量3500-4500 ml;15例84例次测得CVP〉12 cmH2O,予强心药物、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同时做好PICC的维护。结果处理后24-48 h低CVP者恢复至(6.10±1.28)cmH2O,高CVP者降至(12.83±2.82)cmH2O。结论经PICC监测CVP能够了解患者心脏功能,用此指导护理可使患者病情稳定。
- 郑小凤王琼丽周兵冯强
- 关键词:PICC中心静脉压低血压心力衰竭补液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