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臻
- 作品数:47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现实的个人”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被引量:4
- 2005年
- 效率和公平无法统一起来,这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科学中的“斯芬克斯之迷”。其实,效率和公平的对立来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预设不能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人。按照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效率在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公平在其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两者是历史地统一的,统一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制度设计。
- 邓晓臻段木
- 关键词:公平理性人唯物史观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思想成果的角度看被引量:2
- 2010年
- 从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有学者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率性之谓道"、"人皆可以为尧舜"及"仁、义、礼、智、信",对它们进行现代阐释,克服其时代的和思想的局限,其现代价值就可以彰显出来。
- 李金玲邓晓臻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唯物史观
- 马克思的时空范畴探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近年来学术界相继提出了社会时空、价值时空等范畴,重新阐释马克思的时空观。但是,这些阐释大部分仍然保留了自然时空;既然马克思哲学探索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及"人的感性活动",阐述马克思时空范畴同样应该坚持这一出发点,由此可以发现:时空是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时间是非匀速的。
- 邓晓臻
- 关键词:生存论
- “以人为本”之“人”何所指被引量:7
- 2005年
- 对“以人为本”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分歧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不同解释上。把“以人为本”解释为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政治话语上必须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区别开来。而相对于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的“以人为本”,又可能退回到抽象的人,甚至把“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混淆起来。其实,从“现实的个人”的人本维度出发可以发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以个人现实需要的满足和对人的个性和价值尊严的尊重为最高理念。
- 邓晓臻帅晓林
- 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社会批判和社会建构意义
- 2013年
- 传统认识中,社会是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个人相对立的。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社会是标志人的社会生活空间的关系范畴,社会化是衡量人的社会丰富程度和社会普遍程度的范畴,人的价值的历史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构成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社会化还反映了其对特殊性和普遍性范畴的深刻思考。马克思的社会观既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
- 袁云邓晓臻
- 关键词:社会社会化社会批判社会建构
- 论唯物史观实践精神与人本精神的统一
- 2005年
- 尽管马克思充分发展了他的实践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除了实践精神还有深刻而成熟的人本精神。唯物史观的实践精神因其人本关怀而具有价值,而其人本精神又依托于实践精神而得以科学化。因此,唯物史观的实践精神和人本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割裂两者或者突出其中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会背离唯物史观。
- 邓晓臻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本精神历史主义
- 资本所有者的社会角色
- 2013年
- 关于私营企业主的性质和定位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持续争议的理论问题,也是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如果把所有制看作社会资源的组织方式,资本所有者就应该被看作社会资源的组织者和社会劳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收入分为劳动力价值所得和资本参与分配所得,其中劳动力价值所得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资本参与分配所得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认识、对待和处理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全部问题。
- 张霞邓晓臻
- 关键词:资本所有者社会角色所有制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主义
- 论人、实践、社会、历史四位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浅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人、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位一体的本体论:“现实的个人”是核心概念,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和个性意识以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实践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彰显;社会和历史分别表现为其空间和时间。
- 邓晓臻
- 关键词:本体论唯物史观
- 社会分层论
- 邓晓臻
- 文献传递
- 作为现在的历史与未来
- 2012年
-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有一条发展着的历史长河,现在构成它的"当下",未来是比现在更高级的并且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历史不是已经过去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作为对现在的建构而存在;未来也不是尚未实现但又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而是作为对现在的批判、整合与引导而存在;历史与未来的全部合法性就在于对现在的建构。把历史与未来还给现在,世界就是现存感性世界,而不是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的物质世界。
- 邓晓臻
- 关键词:世界观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