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丽君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翻译
  • 1篇译者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分子研究
  • 1篇殖民语境
  • 1篇中国网络文学
  • 1篇商务
  • 1篇商务翻译
  • 1篇诗歌
  • 1篇诗歌翻译
  • 1篇视域
  • 1篇数字化
  • 1篇同伴互评
  • 1篇网络文学
  • 1篇文学
  • 1篇流散
  • 1篇母国
  • 1篇奈保尔
  • 1篇锦瑟
  • 1篇精神家园

机构

  • 6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6篇邓丽君

传媒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文教资料
  • 1篇肇庆学院学报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口译测试模式和口译测试量化评估被引量:12
2007年
从口译现场性、即席性、限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出发,对近几年国内译界在口译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以Gile、梅德明和林郁如等人对口译员知识结构的论述为基础,本文将口译员知识结构公式拓展为K I=KL+EK+S(P+PA)+P。通过对陈菁教授《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一文的借鉴,并结合笔者自身参加口译资格认证考试经历,本文探讨了口译测试应该采取的模式;并且以口译员知识结构拓展公式KI=KL+EK+S(P+PA)+P为基础,设定了口译测试量化评估表,以期对口译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具体操作获得客观而科学的深入认识。
邓丽君
关键词:口译测试
译者的补偿与创造:评《红楼梦十二支曲》的翻译被引量:1
2010年
《红楼梦十二支曲》以丰富的象征内涵、文化典故以及精致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取得了高超艺术成就,也就给翻译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诗歌翻译的必要过程,译者的补偿与创造为读者尽可能地接近原作提供了可能。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均创造性地采取了文外直接补偿和文内间接补偿两种补偿方法,在弥补原文的损失、达成原著与译著的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丽君
关键词:翻译
以过程为导向的多样化商务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7年
文章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以微课教学、项目翻译、评注式翻译、同伴互评相结合为流程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商务翻译课堂中开展实验性教学,其后以问卷调查和回顾式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以过程为导向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的效果。
邓丽君
关键词:同伴互评
诗歌的可译性——由《锦瑟》一诗的含义与意义翻译谈起
2010年
本文概要介绍了美国阐释学家赫斯的理论.并以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锦瑟》的阐释和翻译为例.论证了赫斯理论中含义和意义概念对于诗歌翻译的指导性意义。在这一理论的关照下,我们对长期以来由于诗歌自身的朦胧性和模糊性引起的翻译上的争论得到了新的认识。
邓丽君
关键词:可译性《锦瑟》诗歌翻译
数字叙事视域下中国网络文学数字化翻译模式本体新探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网络文学外译另辟蹊径,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以中国网络文学数字化翻译平台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叙事为理论视角,剖析及总结其翻译本体要素之新特性及新关系。本文指出,数字化翻译模式中的读者具有生成性、导向性和解构性;译作呈现进行态和延展态;译者展现多元身份、多重模态。读者与译者关系呈现即时互动性和身份交融性特点。这种新型翻译本体要素特性及关系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翻译发展之必然趋势。
邓丽君
关键词:中国网络文学翻译模式
奈保尔:母国之外的精神家园——后殖民语境下的流散知识分子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后殖民主义语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流散意识和流散文学,深刻地反映了后殖民时代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精神家园游离失所的状态。将印度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可对流散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本质认识。游走在边缘的流散学者的发展趋势,必将在同样的深度上拥抱和理解其母国文化和相对的他者文化,超越二者的差异和歧见,在相互碰撞的文化和价值中找到共性,这正是全球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邓丽君
关键词:奈保尔精神家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