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琼瑶
- 作品数:62 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海拔和播期对水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和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影响不显著。海拔和播期两因子互作对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播始历期、株高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海拔条件下Y58S的最适播期也存在差异,当海拔为1429和1532 m时,4月14日和24日播种,Y58S的理论产量高于4月4日和5月4日,而在海拔1631和1663 m时,Y58S的理论产量随播种时期的延迟而降低,4月4日则最适合播种。结果显示海拔、播期和二者的互作对水稻Y58S的生物学性状和理论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低海拔地区适当地延期播种和高海拔地区提前播种有利于其增产。
- 张云涂建刘晓利黄平李华慧辜琼瑶卢义宣杨久陈忆昆奎丽梅
- 关键词:Y58S光温敏核不育系海拔播期生物学性状
- 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在缅甸的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云光14号为中国云南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二系杂交籼稻组合。2013年在缅甸姑莱基地设置肥料、密度试验,并进行种植效益比较。结果表明,云光14号在缅甸的生育期缩短,为保证产量,以34.5万丛/hm2的群体量为宜;肥料与产量呈正相关,3个施肥量水平下小区实收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均有显著提高,但3个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缅甸稻谷收购价格低而肥料成本高,在缅甸进行推广应用时,以少肥即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为宜。
- 黄平寇姝燕李华慧刘晓利辜琼瑶涂建张云丁生宏卢义宣奎丽梅
- 关键词:云光14号栽插密度肥料水平
- 低直链淀粉调控新等位基因在水稻软米育种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稻低直链淀粉调控新等位基因wx<Sup>ha</Sup>在水稻软米育种中的应用,所述wx<Sup>ha</Sup>定位开发的分子标记包括RM19286、IND12、RM8075...
- 吴志刚寇姝燕李华慧袁平荣赵国珍刘慰华邹茜黄平朱振华陈于敏苏振喜辜琼瑶郭咏梅
- 一种水稻低直链淀粉软米的创制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低直链淀粉软米的创制方法,属于遗传学与生物技术领域。该创制新型低直链淀粉软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杂交组配:正季花期,以携带du1的雪白为母本、携带Wx<Sup>sp</Sup>的羽系775为父本,杂...
- 吴志刚寇姝燕袁平荣李华慧黄平赵国珍刘慰华沈祥宏赵白英杨旭朱振华陈于敏辜琼瑶郭咏梅李卫林王进成
- 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34
- 2011年
-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 杨久丁鲲卢义宣辜琼瑶刘晓利张竹仙宋建荣李华惠
- 关键词:籼粳稻农艺性状
- 苗期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28份耐低磷种质资源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苗期耐低磷能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5×10-6磷水平下可有效鉴定苗期各水稻基因型的耐低磷能力,以苗期相对根干重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以相对根干重为筛选指标获得苗期耐低磷种质共14份,分别为武糯1号、盐粳2号、双城糯、麻酒谷、软稻子、大红芒、大白芒、有芒小红板稻、麻谷子、普粘7号、嘉农育257、农林12、意大利4号、滇屯502,这些品种可作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
- 李华慧辜琼瑶黄平奎丽梅涂建张洪亮卢义宣张云陈忆昆李自超
- 关键词:水稻苗期
- 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方法】对21份不同海拔种植的低AC稻米的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分析籼、粳稻低AC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特点。【结果】籼、粳低AC稻米的食味品质指标中,仅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而RVA谱特征值间相关较大,并与部分蒸煮理化指标相关显著。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仅在遮放籼稻的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其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 邹茜邵源梅黄平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 关键词:生态型直链淀粉籼稻粳稻
- 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制种生态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实验为了明确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和播种期,为该区域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典型低纬高原梯田条件的云南水富县3个不同海拔试点,8个播期研究了4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和3个粳稻两用核不育系在各试点的育性表达规律,并进行了不育系育性表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各品种套袋自交不育率在品种间、海拔间、播期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结论】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控制在海拔500 m以下,播期应安排在5月14日之前。
- 涂建陈忆昆陈忆昆刘晓利刘晓利辜琼瑶黄平卢义宣辜琼瑶张云李华慧罗君尧奎丽梅
- 关键词:低纬高原梯田适应性
-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在云南省水富县自然光温条件下,通过不同海拔分期播种试验,对籼型不育系蜀光612S、蜀光357S、泸光2号、2301S,及粳型核不育系N5088S、N7001S、N95076S、N94S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籼型还是粳型,育性转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明显,其育性转换规律除了受品种特性主导外,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光照对其影响较小。
- 涂建卢义宣罗友金辜琼瑶李华惠杨久郭咏梅
-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生态条件播种试验
- 杂交籼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被引量:21
- 2003年
- 通过对杂交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率、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共7项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亲本关系的分析,以及该7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改良籼型杂交稻米品质的途径:①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品质,应降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增加长/宽,并选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小的亲本;②要求杂交稻的整精米率高,必须选育整精米率均高的亲本;③要提高优质杂交稻的营养品质,可通过选育适当的亲本来实现。
- 郭咏梅卢义宣刘晓利涂建辜琼瑶李华慧谭春艳
- 关键词:杂交籼稻品质性状整精米率蒸煮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