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艳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石质山区减水减沙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对土石质山区减水减沙效果的影响,针对梯田、横垄耕作、水平槽、鱼鳞坑、自然修复等7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对照坡进行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产沙产流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雨量的坡面措施产流产沙效果各不相同,在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同措施的减水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密植横垄耕作>水平梯田>疏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对照坡;不同措施减沙效果依次为:水平槽>鱼鳞坑>大豆梯田>水平梯田>密植横垄耕作>自然修复坡>疏植横垄耕作>对照坡。降雨量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流产沙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 王瑄刘宇刘彦辰辛艳王晓虹
-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量
-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产沙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是植被、土壤、降水、地形等各因素共同及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该文旨在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众多影响因子中选出对沈阳地区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因子,为沈阳地区人民生产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当自变量很多时,其中有的因素可能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各因子之间可能是不完全独立的,会有种种相互作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子的筛选,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这样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会更好。为了确定本地区天然降雨裸坡侵蚀的影响因子,利用10°,15°两个坡度进行降雨试验,对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最大瞬时雨强、降雨历时5个影响因子对产沙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瞬时雨强、坡度及降雨量3个因子对产沙量影响显著。产沙量与各因子呈线性关系。
- 王瑄徐璐陈雯静辛艳
- 关键词:产沙量
- 辽宁省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被引量:18
- 2013年
-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传统耕作、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横垄4种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其他3种耕作方式均能减少水土流失,产流量分别较之减少19.3%,27.1%,31.8%,泥沙量对应减少12.4%,21.5%,57.8%;各耕作小区径流中养分流失量差异显著;泥沙中全磷流失特征为T1>T3>T2>T4,其他耕作小区比传统耕作小区减少流失依次为8.6%,5.1%,12.1%;泥沙中的全氮流失特征为T1>T2>T3>T4,其他耕作小区比传统耕作小区减少流失依次为6.4%,10.3%,34.3%。坡耕地土壤侵蚀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相关。
- 辛艳王瑄邱野李德利赵倩
- 关键词:天然降雨坡耕地耕作模式养分流失
- 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4%;硝态氮在横垄+平翻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3.0mg.L-1,铵态氮在横垄+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6.8mg.L-1;径流中磷素浓度在0.1~0.6mg.L-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对径流中各养分的流失浓度影响显著。
- 辛艳王瑄邱野徐璐刘宇
- 关键词:天然降雨坡耕地耕作模式氮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