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包头市第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骨折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40例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骨折后脑梗死组(70例)与非骨折脑梗死组(70例),入院后第2天采集血液,化验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对两组上述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非骨折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BI参与脑梗塞的病理过程,骨折后上述两项指标升高,是老年骨折患者患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检测CRP、FIB可评病情及预后,同时骨科医生可通过检测二者,预防骨折后脑梗死的发生。 吴跃华 刘凯 肖雅娟 冯树森 赵雪霞 侯晓连关键词:脑梗死 骨折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急性皮层下脑梗死的临床与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的比较研究 目的浅穿支动脉脑梗死(SPI)及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IBI)的病理学机制存在差异但临床较难鉴别。病理学机制是诊断及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AIS存在不同发病机制。本文对SPI... 路雅宁 赵雪霞 穆耀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性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性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进展至脑梗死相关性。方法分析我科2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按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颈动脉大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比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性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进展至脑梗死相关。 吴跃华 路雅宁 肖雅娟 赵雪霞 冯树森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软斑块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头颅MRI结果进行分组,分别于入院24 h、治疗1周、2周时抽血化验血浆BNP并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第14 d时判断短期疗效,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价长期预后;另选取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24 h时血浆BNP浓度最高,后逐渐下降,2周时最低;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中面积和小面积脑梗死组(P<0.05);不同梗死部位血浆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浆BN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浓度发病急性期明显升高,与梗死面积有关,与梗死部位无关,影响预后。 肖雅娟 赵雪霞关键词:脑梗死 脑钠肽 预后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舒血宁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71.43%,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赵雪霞关键词:依达拉奉 舒血宁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6例ACI患者hs-CRP水平,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对照。观察比较不同病情和不同梗死面积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①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赵雪霞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半卵圆中心急性小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对SCOI与SBGI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的差异,初步探讨SCOI的发病机制.方法:我们利用Bogousslavsky等人制定的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模板根据脑动脉支配区特点把急性... 路雅宁 赵雪霞90例脑卒中续发癫痫的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选行回顾性分析,研宄诊断、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有效方式。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颅脑CT、MRI和脑电图检查后,30例患者被诊断为复杂部分性癫痫,31例患者被诊断为强直阵挛发作,29例患者被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经过治疗后,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67%,强直阵挛发作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0.6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展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21%,患者均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治疗。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能够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在临床中多表现为症状多、易反复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确诊后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赵雪霞关键词:脑卒中继发癫痫 临床诊断治疗 基于高压氧治疗小脑梗塞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对基于高压氧治疗小脑梗塞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脑梗塞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血压已经降低到正常的范围,体质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脑梗塞性共济失调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赵雪霞关键词:高压氧 共济失调 骨折后脑梗死与未合并骨折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2015年 目的:动态比较骨折后脑梗死与未合并骨折脑梗死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方法:选择入神经内科及骨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包括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骨折组与未合并骨折组,入院后第2天采集血液,化验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骨折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骨折组;CRP、FI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呈正相关,并且相同体积合并骨折组明显高于未合并骨折组;CRP、FIB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轻型、中型、重型)呈正相关,并且相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合并骨折组明显高于未合并骨折组,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得出骨折后上述两项指标升高,是老年骨折患者患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CRP、FIB参与脑梗塞的病理过程,检测CRP、FIB可评估脑梗死体积、神经受损程度及预后,同时骨科医生可通过检测两者,预防骨折后脑梗死的发生。 吴跃华 刘凯 肖雅娟 冯树森 赵雪霞 侯晓连关键词:脑梗死 骨折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