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6篇急性
  • 4篇肿瘤
  • 4篇粒细胞
  • 4篇疗效
  • 4篇免疫
  • 4篇化疗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3篇血管
  • 3篇亚砷酸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造血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基因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机构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冈山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海南省农垦三...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作者

  • 20篇赵红丽
  • 17篇洪珞珈
  • 11篇孔德胜
  • 9篇董敏
  • 6篇张宇晶
  • 6篇施婺丹
  • 3篇孙国勋
  • 2篇张迎媚
  • 2篇赵明明
  • 2篇沈慧君
  • 2篇张颖
  • 2篇谢蕊
  • 2篇平超强
  • 1篇李德山
  • 1篇崔喆
  • 1篇颜世君
  • 1篇于春芳
  • 1篇周晋
  • 1篇张薇
  • 1篇任桂萍

传媒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亚砷酸诱导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亚砷酸(ATO)诱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凝血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诊和复发APL合并DIC患者24例,于给予ATO诱导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第1、2、3周,血液学完全缓解(HCR)时完善相关检查。每例患者设立正常对照1名。结果:24名患者中初发21例,复发3例,所有患者均有出血症状。最常见出血为皮肤粘膜出血。经过ATO诱导治疗后,21例患者(87.5%)达HCR,2例患者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患者第0周(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高(P<0.001),ATO治疗1周时出血症状、PT、FIB基本纠正,DD、FDP改善明显,但DD、FDP直到HCR时仍高于正常。结论:ATO单药治疗APL合并DIC的HCR率高,并能在1周内迅速减轻凝血紊乱,但患者达HCR时凝血紊乱仍不能完全纠正。PT、FIB、DD、FDP可作为判断ATO治疗APL合并DIC疗效的重要参数。
张迎媚陈波吴龙月赵红丽赵红丽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亚砷酸疗效
亚砷酸诱导分化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的体外模拟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Arsenious acid, ATO)诱导分化前后的APL细胞及人APL细胞株NB4细胞表面CD56、CXCR4的表达;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ATO分化的APL(APL/ATO)、NB4细胞(NB4/ATO);用微重力旋转培养法体外模拟APL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ATO诱导后,APL/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5.2±9.5%vs. 18.6±4.9%);NB4/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9.6±2.6%vs. 21.0±7.3%);APL/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6.6±8.9%vs. 25.8±5.15%);NB4/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44.6±8.4%vs. 25.6±2.4%)。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脑膜组织未见NB4、APL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被标记的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扫描电镜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脑膜组织中。结论:本研究采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体外模拟了ATO诱导分化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APL细胞和NB4细胞CXCR4、CD56的表达升高可能是ATO诱导治疗AP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分子机制之一。
孔德胜吴闯于雪赵红丽贾垂明崔喆马琳娜胡龙虎
DC与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与CI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检测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γ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与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与CIK细胞治疗后1周,患者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董敏孔德胜赵红丽梁冬于春芳洪珞珈
关键词:细胞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自体DC、CI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张宇晶董敏平超强赵红丽孔德胜洪珞珈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治疗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15例的近期疗效
2008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化疗治疗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5例,均为rAd-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p53癌基因蛋白阳性率、肿瘤标记物等,观察不良反应.卡氏评分评估体力状态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受益.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73.3%(11/15),有效率33.3%(5/15).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p53癌基因蛋白治疗前阳性率为52.4%,治疗后为50.7%,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卡氏评分平均提高≥10分.结论:rAd-p53腺病毒联合化疗可能对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患者可耐受该种治疗.
董敏洪珞珈谢蕊赵红丽赵薇
关键词:基因疗法蛋白质P53癌基因蛋白质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紊乱机制及诱导治疗期间凝血纤溶参数的变化被引量:5
2018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极易发生出血及血栓并发症,其凝血紊乱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与传统的脓毒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明显不同。研究认为APL凝血紊乱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外源凝血通路激活和原发纤溶亢进,直接依据包括组织因子、癌性促凝物及膜联蛋白Ⅱ表达增加。常见的诱导缓解药物有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及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且各疗法诱导治疗过程中凝血纤溶参数的变化各有差异。现就APL凝血紊乱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及诱导治疗期间凝血纤溶参数的变化作一综述。
孙嘉悦张迎媚赵红丽周晋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
以髋关节积液为主要表现布氏杆菌病2例
2011年
1病历资料资料1:徐某,男,48岁。主诉:双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该患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进行性加重,经腰椎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继之,2个月前出现双髋关节疼痛,
张宇晶赵红丽孔德胜董敏施婺丹洪珞珈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病历资料CT诊断
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宇晶赵明明刘炎炎赵红丽孔德胜张颖洪珞珈
关键词: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血管内皮损伤
以髋关节积液为主要表现布氏杆菌病2例被引量:1
2011年
1病例介绍病例1:徐某,男,48岁。主诉双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该患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进行性加重,腰椎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继之,2个月前出现双髋关节疼痛,
张宇晶赵红丽孔德胜董敏施婺丹洪珞珈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CT诊断病例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及预防用药进展
2021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以贫血、肾功能损伤、高血钙和骨破坏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在临床随着新型治疗方案的引入,MM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逐渐上升。VTE作为MM患者的不良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MM患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血栓预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必要措施。目前临床普遍使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指南对MM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最新的MM相关VTE风险评分—SAVED评分和IMPEDEVTE评分,二者均优于当前指南。
申淑琪余迎奇赵红丽洪珞珈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模型血栓预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