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甦
- 作品数:73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比例与疾病复发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与疾病复发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复发与cGVHD的发生情况分成4组,分别为有复发有cGVHD组(4例)、有复发无cGVHD组(5例)、无复发有cGVHD组(14例)、无复发无cGVHD组(7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骨髓中CD4^+CD25-CD69^+调节T细胞和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比较不同组间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以及两者比例。结果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与Thl7细胞比例在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例复发患者的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比值为0.211±0.117,21例无复发者为0.133±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12例无cGVHD的患者中复发组亦高于无复发组(0.167±0.073对0.073±0.057,P=-0.048),有cGVHD同时伴有复发者高于无cGVHD无复发者(0.218±0.113对0.073±0.057,P=-0.024)。18例发生cGVHD的患者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7细胞比值为1.975±2.045,12例无cGVHD者为3.19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1例无复发患者中有cGVHD者低于无cGVHD者(1.695±1.178对3.446±1.376,P=0.028)。结论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比值在复发时升高,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7细胞比值在cGVHD发生时降低,提示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与复发及cGVHD相关。
- 王洪涛赵翔宇赵晓甦韩婷婷吕萌常英军黄晓军
- 关键词:调节性TH1细胞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 化疗联合异基因自然杀伤细胞巩固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的低中危AML患者,对照组为1∶2配对的46例AML患者,配对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预后危险分层、诱导CR及NK细胞输注前巩固化疗的疗程数。比较两组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复发率、无白血病生存(LFS)及总生存(OS)。结果治疗组23例低中危AML患者于巩固化疗第4~7个疗程共输注NK细胞45次,中位NK细胞输注数量7.5(6.6~8.6)×10^9/L,NK细胞中位存活率95.4%(93.9%~96.9%),中位扩增倍数141.1(86.1~171.1),其中中位CD3-CD56+细胞数5.0(1.4~6.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76.8%(30.8%~82.9%);CD3+CD56+细胞数0.55(0.24~1.7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8.8%(4.9%~20.9%)。NK细胞输注前,治疗组MRD阳性患者为9例(39.1%),对照组MRD阳性患者为19例(4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治疗组输注NK细胞前后疗效评估与同期对照组对比,MRD阴性转阳性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2/14)对22.2%(6/27),χ^2=0.037,P=0.847]。治疗组MRD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占6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2/19)(χ^2=6.811,P=0.009)。其中治疗组有1例MRD阴性患者发生了形态学复发,对照组有2例MRD阳性患者形态学复发。截至末次随访,中位随访35(10~59)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MRD阴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10/23)对43.5%(20/46),χ^2=1.045,P=0.307]。在形态学复发方面,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形态学复发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0.4%(7/23)对50.2%(24/46),χ^2=2.929,P=0.087]。治疗组预计3年LFS率为(65.1±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7.4)%(P=0.047)。治疗组、对照组的预计3年OS率分别为(78.1±10.2)%、(65.8±8.0)%(P=
- 王春键黄晓军宫立众贾晋松刘霄虹王昱闫晨华常英军赵晓甦石红霞赖悦云江浩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
- WT1基因和流式细胞术监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基于WT1基因及流式细胞术(FCM)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8色FCM检测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MDS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骨髓中WT1基因表达及异常免疫表型,并与临床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40例(48.2%)移植后WT1阳性,9例(10.8%)FCM阳性(FCM检测骨髓表型异常髓系幼稚细胞≥0.01%),27例(29.3%)患者MRDco阳性[连续2次WTI≥0.6%(间隔2周)或连续2次FCM阳性(间隔2周)或同-骨髓标本WTI≥0.6%且FCM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后FCM阳性、MRDco阳性与复发相关(P<0.001,P=0.017)。FCM(+)、FCM(-)组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66.7%、1.2%(P<0.001);MRDco(+)、MRDco(-)组移植后2年CIR分别为23.0%、1.6%(P=0.004)。移植后WT1、FCM、MRDco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均为66.7%,特异性分别为59.0%、96.4%、74.7%。结论FCM和基于WT1/FCM的MRDco可作为MDS患者MRD监测的有效指标;基于MRDco标准进行干预可降低移植后复发率。
- 赵晓甦莫晓冬洪艳常英军秦亚溱刘艳荣陈育红张晓辉许兰平黄晓军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微小残留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WT1基因流式细胞术
- 伴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该融合基因的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伴有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行allo.HSCT的13例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监测融合基因水平,并结合临床转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7例,女6例,中位年龄11(5-17)岁。移植前6例阳性,移植后7例阳性(5例为移植前阳性者,2例为新增者);其移植后基因中位转阳时间为137(28~270)d,第1次基因阳性中位表达水平为0.034%(0.004%~0.061%),从基阂第1次阳性至血液学复发间隔的中位时间为196(28~666)d,其中4例血液学复发(均死亡),中位复发时间为294(104~803)d。结论移植前伴有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ALL患者移植后再次阳性的概率较高;移植后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差。
- 洪艳秦亚溱徐永艳周松海王昱许兰平张晓辉黄晓军赵晓甦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融合基因
- 用于MDS和/或AML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体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MDS和/或AML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体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公开了包括CD45RA抗体、CLL‑1抗体、TIM‑3抗体、CD7抗体、CD11b抗体、CD22抗体、CD56抗体、CD123抗体、CD33抗体...
- 黄晓军常英军赵晓甦李思琦吴蔚冰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规范化诊断和预后分层被引量:14
- 2021年
- 规范化诊断和精准预后分层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从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分子遗传学以及微小残留病等角度对AML初诊患者规范化诊断与精准分层进行了讨论以提高广大血液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赵晓甦常英军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与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aGVHD最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 赵晓甦许兰平刘代红韩婷婷王昱张晓辉闫晨华陈欢韩伟王景枝赵婷李燕张博赵翔宇刘开彦黄晓军
- 关键词:HLA抗原移植物抗宿主病成人
-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比较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疗效,为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haplo-HSCT(29例)及MSD-HSCT(16例)的45例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移植方式患者的累积复发率、移植相关死亡率、总生存率及无白血病生存率等,比较不同移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9例haplo-HSCT患者中,男15例,女14例;中位年龄42(12~63)岁;中位移植年度2016年。16例MSD-HSCT患者中,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0(33~59)岁;中位移植年度2013年。haplo-HSCT患者、MSD-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2)d、17(13~21)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7(10~157)d、14(10~20)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8.3%、31.3%(χ^(2)=1.225,P=0.268),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0.3%、12.5%(χ^(2)<0.001,P=1.000);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8.6%、47.8%(χ^(2)=1.239,P=0.266),中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10.9%、23.6%(χ^(2)=0.326,P=0.568);4年累积复发率[(26.8±10.2)%vs(52.0±19.3)%,P=0.265]、4年总生存率[(51.6±10.2)%vs(35.5±18.1)%,P=0.886]、4年无白血病生存率[(41.1±10.8)%vs(20.7±16.9)%,P=0.908]和4年累积移植相关死亡率[(32.1±9.8)%vs(27.4±23.3)%,P=0.2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plo-HSCT是CMML患者可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缺乏全相合移植物来源患者的替代性治疗。
- 李娜周阳赵晨赵晓甦郭惠东王昱张晓辉许兰平刘开彦黄晓军孙于谦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女性供者特征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造血和免疫细胞组份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供者特征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组份的影响。方法111名健康女性供者应用G-CSF动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数量,并分析怀孕、年龄、身高等供者特征对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细胞组份的影响。结果111例女性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以每公斤供者体重计算的中位值分别为2.39×106/kg、226.57×106/kg、120.80×106/kg、89.99×106/kg和15.05×106/kg。①年龄对混合移植物中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②体重指数(BMI)对混合采集物中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③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的淋巴细胞(LYM)对混合采集物中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④骨髓干细胞采集当天的LYM对混合采集物中CD3^+T细胞和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⑤与怀孕供者相比,未怀孕供者混合采集物中含有更高数量的CD3^+CD8+T细胞。结论供者年龄、BMI、是否怀孕以及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的LYM是骨髓免疫组份的主要影响因素。
- 尚博菲孙于谦王欣玉常英军刘艳荣王昱黄晓军赵晓甦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体供者体重指数移植免疫学
- 通过WT1基因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微小残留病可预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 潘信安高梦鸽孙于谦周阳王柯王昱许兰平张晓辉黄晓军赵晓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