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
- 作品数:63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肝移植术后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 吕少诚贺强樊华赵昕李立新武峤郎韧李先亮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分析总结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49例患者中,依据患者情况,39例患者采用R0切除,10例患者采用R1切除。分析患者的总体预后及R0切除率。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比较患者的R0与R1切除的远期预后;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P25,P75)表示。以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49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 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无死亡患者。R0手术患者为39 例,R0切除率为79.6%。通过随访得出,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是(27.0±1.2) 个月,术后6 个月、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6%、34.5%、6.6%,R0切除和R1切除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8.0±6.5) 个月和(16.0±0.7) 个月,术后6 个月、1 年、2 年、3 年生存率分别为94.9%、89.7%、43.5%、8.3%和80.0%、68.6%、0、0。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潘冰吕少诚赵昕张志华李平李立新郎韧贺强
- 关键词:胆管肿瘤预后手术后并发症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胰腺腺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腺鳞癌(PA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回顾性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62.7±10.2)岁,其中病理结果为PASC的20例,通过倾向性匹配同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4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EGFR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 mRNA的表达差异,根据EGFR的IOD值中位数将20例PASC样本分为高、低表达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EGFR表达对PAS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ASC组的癌组织IOD值为29.2(25.7,35.1),高于PDAC组的IOD值9.5(5.5,13.0),且均高于正常组织的2.4(1.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PASC组EGFR mRNA表达水平高于PDAC组[3.0(1.8,3.5)比1.2(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079)。EGFR高表达组相较于低表达组生存时间更短( P=0.002)。PASC组血管侵犯率高于PDAC组[40.0%(8/20)比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PAS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00(9.25,25.25)个月,低于PDAC组的21.50(11.25,40.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PASC组术后累积生存率低于PD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8)。 结论:PASC组织中EGFR表达显著升高,且PASC患者预后不良。
- 付永纯赵昕吕少诚胡志朝贺强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腺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
- 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法在重症急性胆囊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法在重症急性胆囊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7月56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四孔法腹腔镜下应用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法处理胆囊三角及从胆囊床上分离胆囊,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腹腔积液、脓肿,肺部并发症及合并心脑疾患、糖尿病并发症,出院后随访有无胆囊床积液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5~110(62.7±16.7)min,出血量40~200(80.2±40.5)ml。无中转开腹手术及胆道损伤、胆漏,无明显腹腔积液、脓肿,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围手术期未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术后随访2~3个月,无发热、腹痛及黄疸,影像学检查无胆囊窝血肿、积液以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法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金中奎赵昕张栋王明锋郞韧吴天鸣李立新贺强陈大志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钝性分离
- 血管闭合系统在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分析:附137例报道
- 2018年
- 目的分析非穿透性血管闭合系统在成人同种异体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门静脉重建是否使用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血管夹组(137例)和传统缝合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血管夹组一次性吻合门静脉的成功率为93.4%(128/137)。本组资料中共有14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为6.3%(14/2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门静脉相关并发症。血管夹组的门静脉吻合时间为(5.6±1.7)min,明显短于传统缝合组的(10.7±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使用血管闭合系统重建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工缝合比较,前者能有效缩短门静脉吻合时间。
- 潘冰吕少诚李立新赵昕张志华李平郎韧贺强
- 关键词:血管闭合系统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门静脉血管吻合围手术期并发症
-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患者的手术预后评价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价门静脉系统侵犯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的胰腺癌患者资料,男性30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35~81岁,平均年龄61.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手术治疗。收集和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随访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28.8%。截止随访结束,共65例(98.5%,65/66)患者获得随访。门静脉系统侵犯胰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3%、30.4%、23.4%,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400 U/ml(RR=1.871,95%CI:1.123~3.117)和静脉侵犯全层(RR=1.713,95%CI:1.072~2.736)是门静脉系统侵犯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糖类抗原19-9水平越高,静脉侵犯深度越深,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的胰腺癌患者远期预后较差,术前糖类抗原19-9>400 U/ml和静脉侵犯全层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吕少诚赵昕李立新任章勇曹迪郎韧贺强
- 关键词:胰腺肿瘤血管侵犯预后
- 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2016年4月170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术后发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点、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共有2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其感染发病率为13.53%(23/170)。23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27株,其中腹腔引流液标本中20株,占74.07%(20/27),最常见的菌种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分别占29.63%(8/27)、22.22%(6/27)和14.81%(4/27)。药敏结果提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甲氧西林类抗生素已经完全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已广泛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3%(15/24)、63%(15/24)和58%(14/24);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最为敏感,尚未检出耐药菌。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之一。常规预防性抗生素对此类病原菌治疗无效,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可作为治疗首选。
- 吕少诚李立新武峤郎韧李先亮樊华赵昕贺强
- 关键词:肝移植病原菌耐药性
- 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恰当处理能有效改善其病程进展,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对我科收治的28例SAP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赵昕李鹏樊华寇建涛金中奎郎韧谢德红吴天鸣贺强陈大志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急性
-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致肝损伤1例被引量:4
- 2016年
- 患者,男,72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2周于2015年2月1日入院。患者2014年11月出现气胀,乏力,嗜睡,尿黄等不适症状。2015年1月18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皮肤瘙痒,小便色深,大便次数增多、成形等症状,患者2015年2月1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腹部增强CT检查,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以"黄疸,原因待查"收入院。
- 张莹韩东冬赵昕王华光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性肝损伤药品不良反应
- 胆道手术后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脓毒症危险因素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胆道术后患者资料,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糖尿病、术前胆道感染、肿瘤、术前胆道梗阻时间>2周、入住ICU、深静脉置管、胆肠吻合术、术后早期单一脏器功能不全、术后留置T管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21例脓毒症患者发病时间平均在术后(10.1±5.6)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糖尿病、肿瘤、胆肠吻合术、入住ICU、深静脉置管、术前梗阻时间>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胆肠吻合术为胆道术后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21例脓毒症患者经及时清除或引流感染灶及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均顺利康复。结论糖尿病、胆肠吻合术是胆道术后发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类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长期滞留ICU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并采取预防脓毒症的措施,一旦发生脓毒症应及时清除或引流感染灶并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胆道手术后脓毒症患者预后良好。
- 赵昕王明锋张栋金中奎吴天鸣郎韧贺强陈大志
- 关键词:脓毒症胆道手术胆肠吻合术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