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明
- 作品数:54 被引量:171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高师《遗传学》教学和中学《生物》遗传学内容的现状与未来被引量:3
- 2000年
- 通过国内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遗传学》教学情况和近十多年来国内外部分中学生物学教材中遗传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认为我国未来高师《遗传学》的教学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面向”为指导 ,反映遗传学的发展 ,适应培养 2 1世纪中学生物教师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需要 。
- 姚世鸿谷晓明邱纯静
-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现状生物学
- 基于核基因RAG2部分序列探索菊头蝠总科、蝙蝠科和鞘尾蝠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翼手目(菊头蝠总科、蝙蝠科以及鞘尾蝠科)16种19个个体的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2(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2)部分序列,长度为730~760 bp.结合从Genbank中提取的翼手目3科14个体的RAG2序列,通过构建贝叶斯(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树对翼手目种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菊头蝠总科中,菊头蝠科和蹄蝠科是两个独立的科,且在蹄蝠科中,大蹄蝠、中蹄蝠、普氏蹄蝠3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蝙蝠科中的南蝠属与棕蝠属是姊妹群;长翼蝠亚科应提升为长翼蝠科.此外,鞘尾蝠科与犬吻蝠科形成姊妹群关系.
- 袁小爱田东谷晓明
- 关键词:蝙蝠科系统发育关系
- 贵州两种菊头蝠核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贵州两种菊头蝠的核型,大耳菊头蝠2n=62,30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中第13对常染色体的端部带有1次缢痕。X染色体为大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2n=58,常染色体由2对小型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小型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 陈学平谷晓明
- 关键词:马铁菊头蝠核型
- 水城棘腹蛙的核型和Ag-NOR_s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水城棘腹蛙的染色体数为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其中有6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S、2、3、4、8、9、10)和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7的一个成员短臂有一明显的次缢痕,银染后。
- 张加一谷晓明
- 关键词:棘腹蛙核型AG-NORS染色体蛙科
- 两种鼠耳蝠的核型、G带和C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使用肺、心脏等组织进行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以胰酶法制作G带,BSG法制作C带,分析了贵州2种鼠耳蝠的核型、G带和C带。水鼠耳蝠Myotisdaubentoni和小鼠耳蝠Myotisdividii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拥有3对大型和1对中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52;这2种鼠耳蝠的G带是相似的,且与该属大部分物种也相似,表明该属的核型进化很保守。水鼠耳蝠的C带与小鼠耳蝠不同,前者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有丰富的端带,而后者缺乏。依据端带状况,讨论了部分鼠耳蝠的进化关系。
- 彭毅秋李国红谷晓明
- 关键词:核型G带C带
- 贵州省果树蹄蝠的分类记述被引量:4
- 2012年
- 2008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多样性调查中,于该县永康乡采集到2号蹄蝠标本,经与国内外记载过的蹄蝠科bicolor族群的标本进行比较,这2号标本的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44.26mm、42.48mm,耳大而圆,耳长22.02mm、22.58mm;鼻叶简单,前鼻叶外侧没有小附叶,中鼻叶不发达;后鼻叶稍宽于前鼻叶和中鼻叶,被3纵隔分为4个部分,P2弱小,但未消失,位于齿列线外侧,这些特征与中国和泰国记载的果树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一致。另对贵州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双色蹄蝠H.bicolor标本进行了查阅,认为其应归为果树蹄蝠。
- 杨天友侯秀发谷晓明周江
- 贵州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被引量:13
- 2003年
-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 ,研究了贵州 5种菊头蝠的核型。贵州菊头蝠和中菊头蝠 2n =62 ,两者染色体臂数 (NF)均为 60 ;托氏菊头蝠、小菊头蝠和栗黄菊头蝠的染色体数是 2n =3 6,其中托氏菊头蝠和小菊头蝠染色体臂数 (NF)是 5 8,栗黄菊头蝠是 60。 5种菊头蝠的性别决定机制均是XY。
- 谷晓明涂云彦蒋大池杨华矶汪莹
- 关键词:中菊头蝠核型染色体
- 瘰螈属一新种——龙里瘰螈(有尾目:蝾螈科)被引量:18
- 2008年
- 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采集到一批瘰螈标本,与瘰螈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一新种,即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 Li,Tian,Gu et Xiong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由于上鳃骨后端上翘,成体头部后端两侧鳃迹部位各有1个明显突起;体背嵴棱强烈隆起;指、趾两侧无缘膜,指、趾末端有黑色角质鞘;肛后尾的腹鳍褶橘红色,约在1/2处此颜色消失;雄螈尾后段浅紫红色无斑纹。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染色体组型、生物学资料。
- 李松田应洲谷晓明熊荣川
- 关键词: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
- 基于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I)DNA序列的6种蝙蝠(翼手目:蝙蝠科)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5
- 2007年
- 对贵州5种蝙蝠科蝙蝠的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爪哇伏翼的相应序列,以Pteropus dasymallus,P.scapulatus,Rousettus aegyptiacus为外群,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分析了这6种蝙蝠科蝙蝠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贝叶斯,ML树中,这6种蝙蝠科的蝙蝠可分为3个分支:亚洲长翼蝠是第1个独立出来的分支;白腹管鼻蝠是继亚洲长翼蝠之后第2个分离出来的分支;第3个分支又分为两支,一支由大鼠耳蝠和小鼠耳蝠组成,另一支由南蝠和爪哇伏翼组成,支持将这4种蝙蝠同归于蝙蝠亚科的结论,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鼠耳蝠属和管鼻蝠亚科之间的姐妹类群关系,也不支持将鼠耳属提升为亚科。
- 何淑艳敖磊李娜谷晓明
- 关键词:系统发生关系蝙蝠科
- 南草蜥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1999年
- 本文采用蒸气法和涂片法,研究了南草蜥的染色体组型,其结果为2n=34T+2m+zw,并将其与同属的北草蜥、白条草蜥的组型进行了比较。
- 孙爱群田应洲谷晓明
- 关键词:南草蜥染色体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