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松
- 作品数:329 被引量:6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扩增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批式和间歇换液培养过程的生长、扩增与代谢特性。方法 将幼儿包皮组织中分离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到含 5 mg/ ml微载体浓度的 1.5升 Celli Gen生物反应器中 ,测定在间歇换液培养和批式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密度、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同时与方瓶和转瓶中间歇换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生物反应器间歇换液培养过程中 ,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最终密度达到 2 .0 8× 10 6 / ml,扩增 2 9.7倍 ,是批式培养的 1.81倍。与间歇换液的方瓶和转瓶培养结果相比 ,由于消除了营养和贴壁表面的限制 ,细胞密度分别提高9.16倍和 1.4 3倍。 结论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悬浮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是大量制备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 周燕邓明安华平谭文松
- 关键词: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反应器细胞生长细胞扩增细胞代谢皮肤移植
- 具有梯度孔结构特征的聚己内酯多孔支架的3D打印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 2018年
- 软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内部结构(如孔结构)对于细胞行为有着重要影响。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对支架结构的精确控制。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是广泛应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持多种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基质分泌。3D打印制备的PCL多孔支架包含相邻三部分,每部分由六层纤维堆积,相邻两层的纤维夹角分别为30、45和60°,而同层中纤维间距为分别为450、400和300μm;力学性能测试梯度支架的杨氏模量在47 MPa左右,与天然软骨组织20 MPa相匹配;微断层扫描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和内部形貌的结构特征,Image J软件对支架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支架表面和内部形貌规整,呈现孔结构梯度分布,具有良好的孔连通性和57%左右的孔隙率,孔径梯度大小为342~747μm。经细胞接种培养后,应用扫描电镜、CCK8检测和死活染色方法分析支架材料对细胞生长及活性的影响。梯度支架能够很好地支持细胞生长和活性。研究通过对支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豪杰邢天龙周燕谭文松叶朝阳
- 关键词:3D打印聚己内酯孔结构软骨组织工程
- 培养过程对CHO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化的影响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工业化生产许多高附加值产品,如疫苗、激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其它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抗体类药物是当今治疗性生物技术产品的主流。单克隆抗体是一类糖基化蛋白,其完整...
- 张理想谭文松范里
- 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研究
- 2024年
-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在美容医学和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然而成纤维细胞的获取以及数量有限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瓶颈。使用实验室自主设计的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DFM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并以诱导后的总细胞扩增倍数、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的迁移能力为指标,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分化效果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DFM中细胞的累计扩增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
- 曾文尹贝立谭文松蔡海波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分化细胞迁移
- 采用生物反应器制备双层活性人工皮肤组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物反应器制备双层活性人工皮肤组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复合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置于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多孔支架上,将成纤维细胞悬液加入反应器中,灌注接种及培养;完成真皮构建后,接种角质细胞,灌注培养...
- 谭文松周燕
- 文献传递
- 基于层层自组装修饰聚己内酯多孔薄膜应用于细胞培养
- 目的:单一因素对细胞行为影响的研究与体内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1].本文拟通过制备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的薄膜材料,并结合多种生物活性大分子的修饰来模拟体内细胞微环境,从而为探讨拓扑结构和生物活性分子协同作用下的细胞...
- 刘艳丽叶朝阳周燕谭文松
-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细胞培养
- 人CD34^+和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造血重建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型(NOD/SCID)小鼠模型,比较了新鲜及培养后的CD34+和CD34-细胞在体内植入及重建造血能力。从新鲜脐血及培养后的单个核细胞(MNC)中分离出CD34+和CD34-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6周后处死存活的小鼠,取其骨髓、脾脏和外周血细胞,分别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造血集落形成单位和人特异性基因的检测。经检测,输注CD34+细胞和混合细胞的小鼠,其体内CD45+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的含量相近,两者均远远高于输注CD34-细胞的小鼠。输注培养后CD34-细胞的小鼠饲养6周后全部死亡,输注培养后CD34+细胞的小鼠存活率约为66.7%,而输注培养后混合细胞的小鼠全部存活,且在两组存活的小鼠体内均能检测到CD45+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结果表明:无论是新鲜还是培养后的CD34+细胞均具有在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和重建造血能力,而CD34-细胞不具有该能力,但CD34-细胞与CD34+细胞同时输注有助于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说明其对CD34+细胞在小鼠体内发挥植入和造血重建能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金慧丽蔡海波杨施谭文松
- 关键词:CD34^+细胞NOD/SCID小鼠
- 用于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无血清培养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无血清培养基。本发明通过添加氨基酸、维生素、激素、生长因子、微量元素和抗氧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增殖,延缓角质细胞的衰老,使之在体外扩增更多的倍数。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
- 谭文松周燕朱宏庆华平
- 文献传递
- CD34^+细胞体外诱导的肝样细胞在小鼠体内修复受损肝组织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CD34+细胞体外诱导的肝样细胞在小鼠体内修复受损肝组织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并获得富集CD34+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个/mL,使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cel lfactor,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EGF、抑瘤素M(oncostatinM,OSM)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5种细胞因子浓度分别为50、20、20、10、10ng/mL)体外诱导10d。取6周龄雌性ICR小鼠48只,以二乙酰氟氨和CCl4注射制备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将诱导后细胞(1.6×105个/只,含CD34+细胞1×104个)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肝损伤小鼠体内,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术后7、14、21、28d两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行HE染色、PCR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功能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术后28d时肝组织形态恢复正常,实验组术后14d时即已恢复正常。PCR凝胶电泳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在肝组织中均可检测到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细胞,而对照组术后28d内均未检测到。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14d时谷丙转氨酶活性恢复正常,实验组小鼠术后7d时即已恢复正常;但两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在28d内均未恢复。结论CD34+细胞经体外向肝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后,能在肝损伤的小鼠体内促进受损肝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并能在小鼠受损肝脏中转化为人源肝细胞。
- 鄢玲莉蔡海波陈袆祺谭文松
- 关键词:CD34^+细胞肝样细胞体外诱导ICR小鼠
- 半乳糖流加对CHO细胞生长代谢及其表达的Fc融合蛋白糖基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旨在深入认识补料分批培养过程中,以半乳糖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对CHO细胞生长、代谢和产物表达的影响。通过将补料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用等摩尔的半乳糖进行替换,综合考察了不同比例替换条件下CHO细胞的生长代谢和Fc融合蛋白的产物合成特性。结果显示:摇瓶的数据表明60%比例以上半乳糖的替代对细胞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培养后期的pH出现了大幅上升。同时随着半乳糖替代比例的增加,虽然代谢副产物乳酸的浓度有明显下降,但氨的生成却显著增多;此外,培养过程中谷氨酸和丙氨酸的浓度也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产物表达方面,在较低替代比例内(0%-40%),Fc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都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随着替代比例的进一步升高(60%-100%),两者都逐渐降低。最后,在反应器内通过对培养pH的稳定控制,40%半乳糖替代过程的产物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分别提高了43%和37%。补料培养基中以半乳糖替代葡萄糖进行补料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最终Fc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总唾液酸含量,有助于建立高产高质的CHO细胞培养过程。
- 肖政范里谭文松
- 关键词:半乳糖糖基化FC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