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 作品数:5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N9-N20峰间潜伏期在颈椎管内肿瘤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MN-SLSEP)的N9-N20 峰间潜伏期...
- 魏梁锋王守森郑兆聪田君薛亮
- 窦汇区影像解剖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观察颅内窦汇(Torcular herophili,TH)区解剖及变异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未累及TH区结构的颅内脑膜瘤患者,以及21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行3D CE-MRV检查,再在VR工作站重建TH,观察其构成及引流特点。结果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直窦(Straight sinus,StS)和双侧横窦(Transverse sinus,TS)的吻合关系,TH区VR解剖形态分为3型: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33例。根据SS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6例,Ⅲ型17例,Ⅳ型5例。根据St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型7例,Ⅳ型18例。TS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25例,左侧为主9例,基本相等32例。结论 TH区解剖变异性较大,VR技术是观察TH区解剖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TH区的解剖和引流特点,对临床诊断及TH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 李世清王守森高进喜荆俊杰马明薛亮
- 关键词:窦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
- 两种常用术式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的疗效对比研究
- 郑兆聪魏梁锋薛亮
- 轻、中型颅脑损伤后突然死亡原因分析(1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目的分析轻;中型颅脑损伤后无明显预兆突然死亡病人的死亡原因,增强对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的诊治预见性,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诊断;治疗和死亡经过,总结死亡原因。结...
- 高进喜刘峥郑兆聪王守森王如密陈乃洁薛亮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文献传递
- 创伤性急性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 目的 通过术前MRI分型,探讨创伤性急性颈髓损伤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资料。按MRI显示的脊髓压迫情况将颈髓损伤分为4型:Ⅰa型(限于1~2个间盘层面...
- 魏梁锋郑兆聪薛亮田君应建彬王守森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弥散张量成像手术
- 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占颅内肿瘤的10%~15%。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已成为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尿崩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未予控制的尿崩症将导致高钠血症和血浆高渗透压,可出现脱水、昏睡、精神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癫痫发作。对于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目前仍存争议。了解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的管理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
- 林昆哲袁邦清肖德勇魏梁锋赵琳薛亮王守森
- 关键词:切除术后鞍区占位性病变常见并发症
- 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海绵窦位于垂体两侧.蝶窦外侧壁的侧方。海绵窦病变常常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尤其是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常累及多个结构。海绵窦病变的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如何选择手术入路、减少并发症、全切除肿瘤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问题。
- 薛亮王守森王如密
- 关键词: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
- 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安全界限的解剖学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测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入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经鼻入路切除钩突,经筛窦和颅前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是治疗颅前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 吕剑王守森郑和平张发惠薛亮荆俊杰高进喜王如密
- 关键词:经鼻入路筛动脉神经解剖学
- 蝶窦前壁的外科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蝶窦前壁区的解剖特征及其在经蝶窦入路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及20例(40侧)成人头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窦前壁骨质、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蝶窦前壁的基本形态酷似鸟头,正中线棱状高起,两侧为鸟眼样的蝶窦口,下方为鸟喙样的蝶嘴。蝶窦口距上鼻道末端(14.5±1.1)mm,距后鼻孔上缘(12.2±1.0)mm,距鼻后中隔动脉上支(8.2±0.5)mm。自鼻孔伸入探条探测蝶窦前壁时,所探及的"最浅点"大致位于蝶窦口与后鼻孔之间的中点附近。蝶腭孔位于蝶窦口的外下方和中鼻甲的后端区域,与蝶窦口间距(6.9±1.3)mm,两侧蝶腭孔内侧缘间距(18.2±2.5)mm。结论蝶窦前壁具有特征性的形态,蝶窦口大致位于蝶窦前壁的上中1/3交界处,其下方的骨质向前方突起。蝶腭孔位于蝶窦口下外侧方约7 mm处,经蝶窦入路手术中可以依此定位蝶腭孔。
- 王守森张进朝薛亮郑和平张发惠王如密
- 关键词:蝶腭动脉经蝶窦入路外科解剖
- 经鼻入路处理前颅底中线病变的解剖研究
- 目的通过对尸颅显微解剖研究,观测经鼻入路前颅底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寻求安全、便捷的手术路标。方法 采用2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20侧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鼻中隔、鼻甲、蝶筛窦、筛前、筛后...
- 王守森吕剑薛亮郑和平张发惠王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