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 2002年
- 费文晓蒋平
-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高校后勤社会化招生就业学生教育学分制高校扩招
- 浅议大学生就业中的“双向选择”被引量:2
- 2002年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传统的按计划分配过度到进入市场。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这一择业就业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供需双方均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对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大学生资源,盘活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因素,充分认识并正确解决好这些问题后,我想,"双向选择"作为现在乃至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双向选择"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暴露出消极的一面。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配套措施的不足。
- 廖静涛蒋平
-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式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制度遵循、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2024年
-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置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宏大时代背景,被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意蕴及本质要求。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为根本价值的制度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以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以减负改革政策为实践导向的生成逻辑。然而,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反映在教学环节相互牵制成为学校减负桎梏,短视衍生效应导致校外培训治理不力,利益博弈困境引发家庭教育焦虑产生等方面。为此,需要坚持提质与增效相结合,实现“减负不减质”;坚持法治与数治相结合,推动校外培训“治标又治本”;坚持宣传与沟通相结合,减轻家长教育焦虑和负担。
- 蒋平林雍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公平校外培训教育改革
-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三重向度
- 2024年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域,也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贴近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在价值向度上,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现实要求以及铸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工程;在目标向度上,要遵循融入导向的政治性原则、融入范围的全面性原则和融入形式的创新性原则;在实践向度上,在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基础上,以党建领航确保融入的“政治性”导向,以空间重塑构建融入的“场景式”支撑,以技术赋能提升融入的“数字化”水平。
- 林雍蒋平
-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解读
- 2023年
- 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中,始终能够从全体人民利益出发,历经奠定前提、曲折探索、改革创新、开启新征程的演进脉络,着力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推动了经济制度、分配关系、对外经济、城乡关系、生态文明等经济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
- 熊升银蒋平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演进历程、价值遵循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是促进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保障,推进“双减”政策落实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汲取党的十八大以前减负政策实施成效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综合治理,最终形成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以推进校内减负为重点的减负政策实施时期(2013-2017年)、以规范校外培训为重点的减负政策实施时期(2018-2020年)和以减轻校内与校外负担相结合的“双减”政策实施时期(2021年至今)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开启了减负政策的新征程,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根本遵循。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需要依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方协同发力,通过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学校教学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构建良好育人环境,有效减轻学生校内校外负担,促进义务教育公平而又高质量发展。
- 蒋平林雍刘丹
- 关键词:演进历程
- 地方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培养乡村高质量幼小师资的实施路径被引量:1
- 2023年
-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队伍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有了新的思想基础和政策导向,但是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师范专业而言,仍然面临协同育人机制不畅、需求契合度不高和师范生教学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为此,地方高职院校师范专业需要四方聚力使培养乡村高质量幼小师资协同育人机制畅通,四维融通拓宽培养乡村高质量幼小师资综合育人路径,三教改革统筹健全高质量幼小师资培养保障机制,四阶递进创新培养乡村高质量幼小师资实践育人体系,以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 蒋平卢玲王箭飞
-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师范专业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