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永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核型
  • 4篇C带
  • 3篇银染
  • 3篇染色
  • 2篇带型
  • 2篇银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组
  • 2篇染色体组型
  • 2篇无尾
  • 2篇无尾两栖类
  • 2篇两栖
  • 2篇两栖类
  • 1篇野生
  • 1篇野生鸟类
  • 1篇泽蛙
  • 1篇脂肪
  • 1篇日本林蛙
  • 1篇肾上腺
  • 1篇生理生态

机构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六安师范专科...

作者

  • 11篇董永文
  • 10篇郭超文
  • 1篇蒋斌
  • 1篇詹少华

传媒

  • 4篇遗传
  • 4篇安徽师大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麻蜥核型及其银染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用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两种麻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表明,丽斑麻蜥2n=38,由18对大型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1对点状染色体组成,NF=38;山地麻蜥2n=36,NF=36。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银染色后两种麻蜥均只呈现1对Ag-NORs,它们位于No.17染色体的末端,无扩增或融合现象。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AGNOR染色
三种无尾两栖类C带、Ag—NORs比较研究及其细胞分类学探讨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通过BSG显带法及一种简单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三种蛙(花臭蛙,棘胸蛙和大录蛙)的C带带型和Ag—NORs,并对其细胞分类学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 在近缘种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易位主要表现于花臭蛙;(2) C带分析表明,花臭蛙较特化,它与棘胸蛙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大录蛙的亲缘关系较远;(3) 花臭蛙,大录蛙的标准Ag—NORs位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区,这同已报道过的一些近缘种相似,说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及其Ag—NORs为蛙属中多数近缘种核型的共同特征之一。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两栖类C带细胞分类学
两种斑鸠核型的比较分析
1990年
本文比较分析的珠颈斑鸠和山斑鸠的核型2n=80±,AN=92±,均具有典型的鸟(?)两型性核型。但珠颈斑鸠No.3和7分别为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而山斑鸠的这两号染色体则为端部和亚中部着丝点,珠颈斑鸠核型中含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比山斑鸠多一对,可见这两个近缘种的核型已具有明显的种性差异。根据鸟类核型演化的一般规律,珠颈斑鸠似乎较为原始,而山斑鸠则相对较特化。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斑鸠核型
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_s分析被引量:7
1992年
白条草蜥为2n=34T+2m+ZW,即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型染色体,1对为点状,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都有明显的C带,同时还显示了10条端粒C带,表明核型演化过程可能与染色体易位重组有关。银染结果仅显示1对NOR,它位于No.17染色体的末端。
郭超文董永文刘光法
关键词:白条草蜥核型染色体带型
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核型及其银染色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报道了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核型和Ag-NOR_s。用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离心法或蒸气固定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天台蛙2_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其中有2对st染色体,6对sm染色体和5对m染色体。 No.11染色体上有一恒定的次缢痕;合征姬蛙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和6对小型染色体,除No.3为st染色体外,其余的均为m染色体。一对次缢痕位于No.9染色体长臂上。天台蛙和合征姬蛙的Ag-NoR_s分别位于No.11和No.9染色体的次缢痕区,未见有扩增现象。
郭超文董永文詹少华
关键词:核型
日本林蛙的核型及其变异的分析
1993年
本文通过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_s带分析,发现安徽产日本林蛙Zn=26,14m+8sm+4st,No.10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C带主要为着丝点C带,并有较多染色体对的C带呈现异态。Ag—NOR_s位于N0.11长臂末端。在与不同地理分布群的研究结果比较中发现,核型和C带带型有明显的差异,而Ag—NOR_s带则相似。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日本林蛙核型C带
泽蛙(Rana limnocharis)不同生活周期的生理生态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报道了泽蛙不同生活周期的生理生态特征:①繁殖期(5月)的耗氧量最大;繁殖期(8月)次之;冬眠期(1月)最小、只占5月的39.38%、8月的54.20%。②肾上腺皮质细胞直径和核直径繁殖期较长,冬眠时显著缩短。③觅食期(10月)肝含水量最多,冬眠时肝含水最少。④与耗氧量降低相适应,冬眠时RBC数目、Hb含量,RBC直径明显低于繁殖期,觅食期。⑤冬眠时,主要能量供给为活动季节里积累在肝脏与脂肪体中的营养物质。
蒋斌董永文
关键词:泽蛙耗氧量肝脏脂肪肾上腺
安徽四种野生鸟类的核型分析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分析了白腹蓝姬鹟,画眉,红胁蓝尾鸲和蓝翡翠四种鸟类的核型。其中白腹蓝姬鹟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结果为2n=80±,AN=90±。其余三种在国内已有报道,但我们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存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画眉和蓝翡翠属留鸟类,各地区有不同的分布类群,核型上有所差别是否反映不同地理分布类群的分化情况,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鸟类野生核型雀形目佛法僧目
二种蛙类染色体核仁组织者的银染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本研究观察了斑腿树蛙和武夷湍蛙的Ag-NOR_s。其中斑腿树蛙的一对Ag-NOR_s出现在No-10染色体的长臂中间区。武夷湍蛙中,除No-6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点区有一对Ag-NOR_s外,No-12上也有一对略小的Ag-NoR_s,这反映了Ag-NOR_s的扩增现象。从与某些近缘种相比较的结果表明,这两种蛙的次缢痕和Ag-NoR。位置,均具有本物种的特性,并且,在次缢痕与Ag-NOR_s之间有对应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武夷湍蛙No-11上未见有次缢痕区)。
郭超文董永文王梅孙丽珍
关键词:斑腿树蛙染色体
黄山北草蜥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被引量:9
1989年
本文研究了北草蜥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蜥的染色体数2~n=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Ⅰ组有2对染色体;Ⅱ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Ⅲ组仅含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38(包括1对Z染色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蜥蜴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蜥的各染色体对均有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郭超文董永文
关键词:北草蜥核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