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昭平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关村乡村建筑改造、景观重塑理念评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中关村的乡村建筑改造、景观重塑活动以及针对其开展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结合国内乡村建筑改造与景观重塑的现状和前人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其乡村建设理念和行为、方式,可以对乡村建筑改造、空间、景观、环境营造引发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 范昭平
- 关键词:乡村建筑改造
- 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设计语言的特征与语言组织方式——以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对文本、文体、文风、语义等方面的研讨,指出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设计语言应具有民族文化和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更需具有现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因素共同确立起来的个性和时代特征,重点探讨包被、主控、共性、并置、无序等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语言组织方式。
- 范昭平
-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
- 范昭平【设计作品】
- 2017年
- 范昭平(1975-),男,汉,贵州遵义人,重庆大学文学(美术学)硕士。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广告协会会员.中国设计师协会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会员.贵州省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
- 范昭平
- 关键词:协会会员广告协会行业协会
- 论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12年
- 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育却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对陶瓷艺术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刻、艺术教育创新欠缺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育改革是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 陈梅范昭平
- 关键词:民族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艺术创新
- 杂糅景观中的儿童游戏空间——以重庆美心·洋人街为例
- 2011年
- 杂糅景观可以营造富有活力的儿童游戏空间。在对杂糅景观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将重庆美心?洋人街作为杂糅景观的典型案例,分析杂糅景观特征和吸引儿童参与的原因,探讨杂糅景观对儿童游戏空间的作用方式及其影响,提出了杂糅景观及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 范昭平
- 基于原语言的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设计语言的构建原理
- 2015年
- 在阐释原语言概念的基础上,依据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本体提出求本、简化、替换、抽象、象征、隐喻、转借、削减、裂解、变形、同构、无形等转换、生成、构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语言的方式。
- 范昭平
-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公共建筑
- 商业步行街户外儿童游戏空间规划设计探析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与国家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儿童的教育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早期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儿童游戏是一种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游戏是儿童的第一生...
- 范昭平
-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户外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 文献传递
- 座椅(民族元素)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座椅(民族元素)。;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作为座椅使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范昭平
- 贵州苗族干栏建筑的内在精神及对当代建筑、环境设计的启示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首先明确建筑精神在建筑形式、内容、风格、物象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建筑风格和建筑精神形成的内因,指出贵州苗族干栏建筑、苗寨聚落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基本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同一性以及差异性,分析了贵州苗族分布区域和分布形态,以及苗族干栏建筑与寨落形态的总体特征。重点研讨了贵州苗族干栏建筑与寨落关系所包含的抗争、适应、平等、共有、尚中、隐喻等内在精神,由此提出这种内在精神与传统营造手法给当代建筑、环境设计带来的启示,并指出可以拓展研究的其他建筑内在精神和设计方法。
- 范昭平李南川(文/图)
- 关键词:贵州苗族干栏建筑
- 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设计中的融入
- 2024年
-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又提出了相关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基于此,明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概念与特性,阐述其整体发展现状,然后结合高速公路的特性及三个典型案例,论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结合主题提出一些建设思路。
- 范昭平罗启瑞
-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