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血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免疫
  • 1篇蛋白S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病人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含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硒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微粒
  • 1篇血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回收
  • 1篇血液回收机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8篇苏适
  • 6篇刘凤华
  • 4篇曹荣祎
  • 3篇齐喆
  • 3篇杨爽
  • 3篇于洪敏
  • 2篇袁景芳
  • 1篇王也
  • 1篇祁萍萍
  • 1篇姚源
  • 1篇王连明
  • 1篇宋彦海
  • 1篇齐哲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物素对免疫检测干扰的分析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生物素对免疫检测的干扰及大剂量服用生物素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招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4名,并将其分为5组:对照组(10例)、低剂量组(6例)、中剂量组(6例)、高剂量组(6例)和超高剂量组(6例)。同期选择本院10例慢性心衰稳定期随访者作为稳定心衰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自动化检测平台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方法检测生物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心衰组患者第1日至第5日生物素浓度明显降低,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d=11.40、13.33、63.60,t2d=17.11、6.67、63.42,t3d=14.10、13.33、64.71,t4d=16.67、6.67、62.43,t5d=15.80、13.33、66.05,P值均<0.001)。与用药前相比,服用5 mg生物素后低剂量组、服用10 mg生物素后中剂量组、服用20 mg生物素后高剂量组、服用50 mg生物素超高剂量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生物素浓度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8.11、53.08、38.39、147.26、57.47、42.63、152.82、69.26、58.63、152.68、62.57、48.27,P值均<0.001)。结论生物素会干扰链霉亲和素捕获目标分析物的能力,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假性升高或者降低,影响临床判断。
宋彦海苏适苏广明王连明
关键词:生物素免疫检测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血小板微粒及CD40L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微粒及CD40L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含量变化,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3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血小板输注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不使用止血带条件下采集肘部静脉,流式细胞仪检测PMPs及PMPs表面CD40L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PMPs,34例患者均呈现CD41和Annexin V双阳性,对照组21例患者仅有1例呈现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27,P=0.000)。观察组患者的PMPs密度为(182.14±31.26)/μl,对照组患者的PMPs密度为(55.39±9.72)/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6,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CD40,观察组CD40的阳性表达率为45.02%~51.47%(47.93±2.24%),而对照组CD40的阳性表达率仅9.16%~11.63%(10.4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9,P=0.000)。结论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液中PMPs密度及CD40L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因此在临床上实时检测PMPs密度及CD40L含量,并选择在PMPs密度及CD40L含量出现高峰前进行血液输注,可能会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
苏适于洪敏齐喆曹荣祎杨爽袁景芳祁萍萍刘凤华
关键词:血小板CD40L血小板微粒
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输血科的工作特点及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管理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输血科的环境布局、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等更加合理、规范,保障了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有效预防输血科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结论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组织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齐喆刘凤华苏适袁景芳
关键词:输血科医院感染
γ射线对红细胞辐照时机及辐照后保存的研究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指患者自身不能清除输入血液中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其在患者体内增殖,将患者的组织器官作为靶目标进行免疫攻击、破坏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1]。现在普遍被接受的是用γ射线对血液制品进行照射,辐照血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唯一有效方法[2,3]。
曹荣祎苏适于洪敏齐哲刘凤华
关键词:Γ射线免疫攻击体内增殖游离血红蛋白GVHD血红蛋白含量
血清硒蛋白S与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硒蛋白S与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5例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DES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ISR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ISR组与无ISR组。记录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硒蛋白S与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ISR的关系。结果:105例病人中,103例完成最终随访,其中14例(13.59%)出现ISR。ISR组体质指数(BMI)大于无ISR组,平均支架直径小于无ISR组,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水平低于无ISR组,出院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无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水平过低会增加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ISR发生风险(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预测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IS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05,0.98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水平过低会增加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ISR的发生风险,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ISR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王也景昊然高善龙苏适曹荣祎
关键词:心肌梗死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
105例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0年
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是运用血液回收技术(blood salvage techniques,BST)回收术中的创面出血,有助于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苏适刘凤华姚源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血液回收技术输血并发症创面出血
3930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为受血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血液成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地进行。方法:选择2009年10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本院入院进行治疗性输血和手术备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抗体特异性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结果:在39302例受血者血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9例(阳性率0.18%),其中抗-D 5例、抗-E 15例、抗-C 2例、抗-c 2例、抗-e 2例、抗-C,e 1例、抗-M 8例、抗-S 1例、抗-Lea2例、抗-Leb1例、自身抗体5例、25例未确定抗体的特异性。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证输血安全、降低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时寻找相容血液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很有必要。
苏适于洪敏齐喆杨爽刘凤华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血型输血安全输血
C反应蛋白与骨折手术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骨折手术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5年1月,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输血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51例和异体输血组52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输血前后的患者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并对CRP水平与输血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异体输血组患者输血后CRP水平为(18.9±7.2)mg/L,与输血前(8.2±6.4)mg/L相比较显著升高(t=4.251,P<0.05);异体输血组术后3d测定全血CRP水平为(12.7±4.2)mg/L,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但与输血后24 h内CRP水平相较仍有所下降(t=2.268,P<0.05);自体输血组C反应蛋白水平在输血前后无统计学差异(F=0.084,P>0.05)。异体输血与自体输血相比,输血后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明显差异(t=-3.545,P<0.05;t=-3.545,P<0.05)。51例自体输血组患者中共发生3例输血并发症(5.88%),52例异体输血组患者中并发症感染11例(21.15%),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5),异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变化趋势与CRP水平一致,经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异体输血组的CRP水平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69,tr=2.673,P<0.05)。结论异体输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骨折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可能对骨折术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杨爽苏适邢小丹曹荣祎刘凤华
关键词:C反应蛋白输血骨折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