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二虎

作品数:38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玉米
  • 9篇选育
  • 7篇栽培
  • 7篇大豆
  • 6篇栽培技术
  • 6篇12
  • 5篇玉米群体
  • 5篇玉米新品种
  • 5篇早熟
  • 5篇种质
  • 4篇淀粉
  • 4篇性状
  • 4篇玉米品种
  • 4篇育种
  • 3篇豆种
  • 3篇选育及栽培技...
  • 3篇遗传多样性研...
  • 3篇玉米产业
  • 3篇玉米产业化
  • 3篇杂交

机构

  • 28篇内蒙古农牧业...
  • 9篇内蒙古农业科...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呼伦贝尔市农...
  • 1篇莫力达瓦达斡...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8篇苏二虎
  • 27篇张来厚
  • 25篇孙峰成
  • 20篇冯勇
  • 20篇赵瑞霞
  • 19篇刘志雄
  • 13篇石海波
  • 8篇冯勇
  • 8篇赵瑞霞
  • 7篇李强
  • 6篇刘志雄
  • 4篇付增娟
  • 4篇侯旭光
  • 2篇李银换
  • 2篇高聚林
  • 1篇于卓
  • 1篇王新华
  • 1篇白晨
  • 1篇于晓芳
  • 1篇孙继颖

传媒

  • 14篇内蒙古农业科...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种业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 1篇大豆科技
  • 1篇第24届全国...
  • 1篇第八届内蒙古...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85
2012年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根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关系,说明在玉米群体产量、营养品质改良的过程中,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出籽率、百粒质量较高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玉米群体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的选择,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孙峰成冯勇于卓赵瑞霞张来厚苏二虎刘志雄石海波
关键词: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干旱、冷凉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09年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增温、保墒、增产效果显著的综合栽培技术。文章对冷凉、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栽培的意义、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栽培技术进行详实的介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张来厚冯勇苏二虎赵瑞霞孙峰成刘志雄石海波李银换
关键词:玉米覆膜栽培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玉米生产的经验与问题被引量:3
2001年
冯勇张军白志刚张来厚苏二虎赵瑞霞
关键词:玉米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杂交种的营养品质及相互关系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2002-2008年审定的140份(不包括特用玉米品种和未进行品质分析品种)玉米杂交种的分析,研究了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同时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孙峰成赵瑞霞冯勇苏二虎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
极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内早101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 100℃~2 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 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冯勇孙峰成张来厚苏二虎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基于SCoT标记的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2009年Collard等[81]发明的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其原理是根据植物基因中的ATG翻译起始位点侧翼保守序...
李强苏二虎
关键词:大豆聚类
玉米不同轴色、粒色品种营养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近年审定的不同轴色、粒色玉米品种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红轴品种和白轴品种品质性状没有实质性差别,不同轴色的玉米品种与品质性状没有规律性的关系。
成建宏苏二虎李银换李莲香冯智霞
关键词:玉米品种粒色
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内蒙古的玉米育种材料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规律,用5个标准测验种(B73、Mo17、丹340、黄早4和掖478)和内蒙古主推品种的40个自交系为供试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得到200个杂交组合,通过种植鉴定,对F1产量及产量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玉米生产中应用的自交系分为国内群(Dom)、A群(Reid群)、B群(非Reid群)三大群,且M3401、巴816、MZY、K12、M9271等11个自交系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是较好的育种材料;主要杂优模式有Lan×塘四平头、Reid×塘四平头、Reid×Lan等三种模式;在200个测交组合中,M3401×黄早4、M9271×黄早4、K12×Mo17、昌7-2×掖478等7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在育种中可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孙峰成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
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业化生产进程的对策探讨被引量:6
2001年
冯勇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
关键词:玉米生产
内蒙古2000-2009年来审(认)定极早熟大豆品种育种方法及其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对内蒙古2000-2009年审(认)定的10个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了育种方法、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性、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永苏二虎李强
关键词:大豆极早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