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金麟

作品数:72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21篇血管
  • 18篇微血管
  • 15篇内皮
  • 15篇内皮细胞
  • 13篇血液
  • 13篇红细胞变形
  • 12篇微循环
  • 11篇血液流变
  • 11篇剪切力
  • 9篇血液流变学
  • 9篇通透性
  • 9篇红细胞变形能...
  • 8篇血管内皮
  • 8篇血管内皮细胞
  • 8篇再灌注
  • 8篇灌注
  • 7篇微血管内皮
  • 7篇微血管内皮细...
  • 6篇血管通透性

机构

  • 6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3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水利部北京总...

作者

  • 70篇胡金麟
  • 23篇田牛
  • 18篇曾衍钧
  • 18篇宋欣
  • 14篇李向红
  • 8篇刘凤英
  • 8篇丁库克
  • 6篇常小飞
  • 6篇宋晓燕
  • 6篇李玉珍
  • 5篇于红梅
  • 4篇董伟
  • 4篇李彩霞
  • 3篇秦力君
  • 3篇方耀云
  • 3篇廖东华
  • 3篇王建荣
  • 3篇马燕兰
  • 3篇刘育英
  • 3篇郑世荣

传媒

  • 1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0篇微循环学杂志
  • 6篇中国应用生理...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华医学检验...
  • 2篇第四届全国生...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9篇2001
  • 13篇2000
  • 3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6篇199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探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应用荧光素钠 (分子量 3 86 ,Fl Na)和 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 FD4,分子量 40 0 0 )为荧光示踪剂 ,以单侧颈总动脉远心端及同侧颈静脉插管并连接二管造成颈总动脉向颈静脉的引流 ,同时用动脉夹夹闭对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缺血 1h后松开动脉夹并中断引流造成再灌注模型。测量脑组织荧光强度反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单纯的脑缺血即可引起脑组织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强 ,再灌注后对小分子量物质的通透性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而对较大分子量物质的通透性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 :即使是在再灌注损伤最严重时 ,脑微血管对较大分子量的物质通透仍不明显 ,说明血 -脑屏障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通过微血管壁侵入脑组织 ,但一旦进入脑组织 ,将滞留于脑组织中不易清除。
胡金麟丁库克宋欣刘凤英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
剪切力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细胞流动小室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改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间隙增大、皱缩、脱落,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也有类似的变化,骨架蛋白沿流动方向重新排列,微丝中F-Actin的数量增加、变粗。这些改变的直接后果是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该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胡金麟李玉珍宋欣
关键词:剪切力细胞骨架内皮细胞微血管
流动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不同的流动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os和c-myc蛋白表达的不同影响。我们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装置控制剪切力大小和持续时间。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受剪切力作用后的内皮细胞进行染色并进行...
李彩霞曾衍钧廖东华胡金麟
关键词:剪切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OS蛋白C-MYC蛋白
主要常见病甲襞微循环改变重复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在目前不能直接观测病人内部器官微循环改变的条件下,应用模糊聚类的理论和方法,对主要常见病有意义的的甲襞微循环改变进行聚类,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结果,提出了主要常见病有意义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群。在改变群中任意提出3、4、5、6、7、8项改变指标,形成改变组合,一种组合重复出现二次以上的重复率,随组合改变指标数的增多而减少(70.36%~4.36%)。将改变群分成重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二类,从每类中提出三项形成组合,重复率仅为0.34%。说明组合方式的影响十分巨大。经过反复探索、大量实践,有可能找出对疾病的符合率较高、漏诊率较低、误诊率较小的最佳组合方式。
田牛胡金麟刘育英刘凤英郑世荣李玉珍赵秀梅
关键词:甲襞微循环发病学常见病
42例飞行员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
1991年
本文观测了三种机型,42例飞行员的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变。发现飞行员组的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正常人,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屈服应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其它血液流变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果提示:①飞行条件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②飞行员血液流变特性的好坏与飞行机种、飞行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飞行时间的长短无显著相关;③对飞行员的医疗保健应该考虑实际的飞行环境。
胡金麟单毅崔志峰彭丽岚尚久佘
关键词:血液流变特性飞行员飞机血液
甲襞微循环观测辅助诊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甲襞微循环观测辅助诊断的初步研究胡金麟*田牛*刘凤英*宋欣*李向红*规范化的甲襞、球结膜、舌、口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观测方法标志着我国临床微循环的研究与应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临床微循环观测结果的数学公式表达,促进了...
胡金麟田牛刘凤英宋欣李向红
关键词:甲襞微循环
剪切力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K^+通道的开放被引量:2
2000年
利用膜片钳及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膜K+ 通道的开放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提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存在剪切力敏感的K+ 通道 ,剪切力作用后 ,内皮细胞膜上K +电流明显增大 ,此电流有明显的短暂延迟现象 ,也可以被胞外施加的TEA抑制 ,符合IKv特征。流动剪切力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膜上的K +通道的开放引起穿细胞的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进而引起细胞内Ca2 + 的变化。在K+ 、Ca2 + 等离子浓度改变的诱导下可以促使G -Actin装配为F -Actin。同时诱导内皮细胞内钙库调节机制的激活 ,这些变化都可以进一步引起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激活。该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
胡金麟常小飞宋晓燕李玉珍宋欣
关键词:剪切力膜片钳K^+微血管内皮细胞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脑微血管通透性及肺等脏器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上,利用FLNa示踪剂研究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液、脑与其它5种脏器的荧光强度及对脑微血管荧光图像初步分析与处理,探讨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缺血与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再灌注到一定时间,对损伤有一定的修复;同等条件下,各脏器受损程度不同,其中肝、肾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重,肺、心次之,脑与脾最轻,即脑、脾微血管抗损能力较强;同时,不同脏器中FLNa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规律各不相同,且比较复杂.
丁库克曾衍钧胡金麟宋欣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二维高斯滤波法在尿囊膜血管检测中的应用
2003年
通常 ,尿囊膜的血管图像质量较差 ,原因在于血管纵横交错地分布于尿囊膜上 ,图像的对比度低 ,从而导致血管检测工作十分困难。通过分析血管空间和光学特性 ,了解到沿血管的横向断面方向 ,其灰度呈高斯分布。利用二维高斯滤波器进行模板匹配 ,每隔 15°取一个检测方向 ,共建立 12个 13× 13方向检测模板矩阵。经处理后 ,血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 ,取得较令人满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王青曾衍钧胡金麟
关键词:血管检测
正常大鼠不同脏器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大鼠颈动脉注射1%FI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INa的渗出情况,同时,在不同时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I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INa浓度的测定表明:不同脏器组织FINa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过程各不相同,心、脑、肝呈线性衰减,血浆、骨髓、肺、肾呈指数衰减,胸腺、小肠和睾丸的衰减更为复杂。不同脏器中FINa的分布也极不均匀,以脑最低,肝、肾最高,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
胡金麟宋欣李向红田牛
关键词:荧光素微血管通透性肠系膜睾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