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标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个月。在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观察牙周指标,并检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隐形组的总有效率为97.8%,与传统组的84.4%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牙周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与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隐形组的牙龈萎缩、牙周粘连、牙根吸收、牙釉脱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4%(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能抑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赵晶冯小东肖永芳宋铁砾刘冰
- 关键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重度牙周炎咬合紊乱
- 单、双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骨性II类错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牙齿-齿槽、颌骨及软组织外貌间的差异变化,探讨此两种方法成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骨性II类错病例53例,实施单期矫治26例,双期矫治27例,通过头颅侧位定位片来比较治疗前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结果:双期矫治组的下颌比单期矫治组有更多的生长,对下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双期矫治组中下切牙的唇倾明显、下唇略前突。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II类错实施双期矫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肖永芳姜若平徐宝华
- 关键词:双期矫治单期矫治
-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治疗成人骨性上颌前突时作为强支抗发生的牙颌变化。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组25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齿的各角度、线距的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前移0.84mm,前牙后移7.68mm,上下颌前牙轴倾度均减小10°,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能有效控制前后牙的移动,明显改善面型。
- 肖永芳徐宝华刘静明
-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
- 头帽肌激动器联合MBT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期矫治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10~13岁)的双期矫治27例,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通过头颅侧位定位片来比较的治疗前后的各测量值所发生的变化。结果 SNA减小1.34°,ANB减小1.82°,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长度平均增加了7mm,L1/MP增加3.78°,U1/SN减小9.5°,覆和覆盖分别减少4.3mm和5.4mm。结论双期矫治后的下颌有较多的生长,对下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下切牙的唇倾明显、下唇略前突,覆和覆盖也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 肖永芳徐宝华刘静民
- 关键词:双期矫治
- 单、双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单、双期矫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单、双期矫治病例(分别为26例和27例)的复诊时间和次数、拔牙比率以及所采用的辅助装置,比较两组间的区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复诊时间和次数相似,双期矫治组的拔牙比率和所采用的辅助装置均低于单期矫治组。结论:双期矫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 肖永芳徐宝华姜若萍
- 关键词:单期矫治双期矫治
- 单、双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
-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对于它的治疗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课题.由于Ⅱ类错(牙合)形成的机制、表现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年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第一、生长改良治疗,即双期矫治;第...
- 肖永芳
- 关键词:单期矫治双期矫治头帽肌激动器
- 微型种植体与口外弓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的比较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和口外弓作为强支抗在治疗成人骨性II类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组16名,口外弓支抗组10名,收集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两组的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齿的各角度、线距的变化。结果两种方法在对上下颌骨的影响、覆覆盖的控制上有相同的效果,但对上颌前后牙的移动上两种方法有明显区别(P<0.05),上颌磨牙近中移动量分别为1.1mm(微型种植体组)和2.6mm(口外弓组),上颌切牙内收量8.9mm(微型种植体组)和5.5mm(口外弓组)。结论两种加强支抗的方法在正畸治疗中均可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磨牙的近中移动和上颌切牙的内收上更具有优势。
- 肖永芳徐宝华刘静明
-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口外弓支抗
- 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作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将120个纤维桩分为对照组、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每组40例。对照组纤维桩表明不给予任何处理,喷砂组给予氧化铝砂粒持续喷砂粗化处理,过氧化氢酸蚀组给予10%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均包埋于纤维桩道预备好的离体牙内,采用相同树脂制备成核,行全冠修复与黏固,再模拟口腔内部环境给予样本牙冷热循环处理,经相同环境加载后,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获取样本牙抗折裂强度数据。对比三组离体牙样本体型数据、离体牙断裂方式、抗折裂强度,对三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定期随访,统计三组修复体断裂率,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法分析三组的生存状况。结果:三组的离体牙样本关于牙齿长度、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及颈部近远中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离体牙抗折裂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牙齿折裂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0%(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生存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磨牙修复过程中,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均能提高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生存状况,且两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离体牙样本的断裂方式和抗折裂强度影响相当。
- 冯嵩陈尔军宋明宇肖永芳刘静明
- 关键词:纤维桩抗折裂强度
- 单、双期矫治骨性II类错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
- 肖永芳
- 关键词:单期矫治双期矫治头帽肌激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