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荣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农业科学更多>>
- 王维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迹化的心理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王维随自我体验的逐渐深入,越来越想过隐逸的生活,但是因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要求他该仕。隐或仕令诗人难以抉择,他最终艰难地选择了“亦官亦隐”的人生道路,从中也可看出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 肖国荣
- 关键词:自我体验角色意识心理分析
- 彝族史诗《梅葛》原始共同意识的审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 肖国荣张建
- 关键词:彝族史诗《梅葛》审美
- 基于文化产业视域下旅游辞赋的产业化开发探讨
- 2011年
- 针对在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旅游辞赋的缺席现状而引发对本论题的思考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旅游辞赋及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不够,为此,应对旅游辞赋作明确界定。服务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辞赋经开发可成为有效的旅游文化资源。若把旅游辞赋置于文化产业视域下作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利于旅游辞赋和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终将共同推进中国当代的文化经济建设。
- 肖国荣张永杰
-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辞赋
- 中国古典诗歌话语蕴藉与“天人合一”的中华审美文化精神
- 2003年
- 整个中国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 ,追溯其根源 ,这是受中华“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 ,暂从作家、作品入手探讨其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学话语蕴藉的文化性质。
- 肖国荣
- 关键词:话语蕴藉天人合一
- 人文关怀——高校素质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被引量:6
- 2005年
-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更应强调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其永恒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者要树立人文教育意识;作为被教育者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营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班级小环境及人文校园大环境。
- 肖国荣
-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素质教育
- 文学活动视阈下王国维“境界说”的文本分析及重构被引量:2
- 2011年
- "境界说"作为王国维的诗学理论,既是王国维艺术美学的峰巅,又是其美学的集大成。表面看,"境界说"是纵向对历代诗词的探索性概括,实际上,它已成为王国维评估整个中国古代诗史文化品位的美学标准,因此,与其说是对诗史之总结,毋宁说更是对诗学理想之重铸。
- 肖国荣
- 关键词:文本分析文学活动视阈艺术美学诗学理论
-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公文写作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10年
- 应我校作为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本科院校而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公文写作人才的需求,公文写作课以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而从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实践,突出了课程的性质,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教学改革成果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肖国荣
- 关键词:公文写作教学改革
- 王维山水田园诗外形式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相似律
- 2011年
- 诗人在创作中,主体心理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转换机制,即审美相似律。而这条规律恰恰就是使诗人将本来与人无涉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而这客观主观化和主观客观化的互动基础或前提是客观与主观之间存有某种直观的相似性,诗人正是凭借这种直观的相似性来寻找艺术的感性形式。文章将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外在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以明晰王维诗歌创作中外形式生成的心理机制。
- 张永杰肖国荣
-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心理机制
- 感和:审美感知与中国传统文化被引量:3
- 2011年
- 中国文化是孕育、衍生与发展审美心理的母体,在审美活动中,需把握好审美感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而且,要学会通过审美,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领悟到所蕴含的和谐文化精髓。
- 肖国荣张永杰
- 关键词:审美感知中国文化和谐意蕴
- 永仁县直苴乡彝族稻作文化初探——永仁县直苴乡赛装节与稻作祭祀被引量:2
- 2001年
- 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直苴乡彝族的赛装节是其稻作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彝族节日 ,具有诸多文化功能。现今的赛装节从表层内容看 ,主要是兼具男女郊游、庆贺、歌舞、集市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 ;从深层蕴含考察 ,则能看出是一个稻作民族千百年顽强地传承着自己的民间信仰、文化创造的真实反映。
- 肖国荣
- 关键词:彝族赛装节年节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