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红宇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金绿宝石
  • 1篇谱学
  • 1篇谱学研究
  • 1篇群论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研究
  • 1篇吸收光谱
  • 1篇离子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离子
  • 1篇晶体
  • 1篇晶体场
  • 1篇可见吸收光谱
  • 1篇矿物
  • 1篇光谱
  • 1篇过渡金属
  • 1篇过渡金属离子
  • 1篇LA-ICP...
  • 1篇呈色
  • 1篇呈色机理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罗红宇
  • 2篇彭明生
  • 2篇廖尚宜
  • 1篇黄宇营
  • 1篇何伟
  • 1篇高利生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绿宝石和变石中的微量元素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SRXRF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金绿宝石和变石中主要的微量元素组成分别是Fe、Ga、Ti、Ca和Fe、Cr、Ti、Ca;Cr含量及Cr/Fe比不同是两种宝石微量元素的主要区别及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金绿宝石中的Ga含量达1600×10-6,说明它是又一载Ga矿物。SRXRF实验分析还得到了两种宝石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关系和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金绿宝石中主要是Ga、在变石中主要是Cr与其它微量元素负相关而相互替代;自金绿宝石或变石的中心到边缘处,Ti含量逐渐降低,Ga或Cr含量逐渐增加,Ti优先被Ga或Cr替代出晶格而形成猫眼;这两种宝石的形成还有富Ga或富Cr的成矿物质的加入。
罗红宇彭明生黄宇营何伟高利生
关键词:金绿宝石微量元素SRXRFLA-ICP-MS
金绿宝石和变石的矿物谱学研究及其应用
金绿宝石和变石是具有较高价值的珍稀高档宝石,两者属于同一个矿物种的不同变种,具有不同的颜色,前者呈黄色,后者具有特殊的变石效应,日光下呈蓝色、绿色,白炽灯下呈红色。为研究两者不同的颜色特别是变石效应的成因机理,本文应用了...
罗红宇
关键词:金绿宝石
文献传递
宝石中常见过渡金属离子致色的理论解释被引量:16
2004年
从晶体场理论或配位场理论出发 ,应用群论的方法 ,从理论上系统地解释了宝石中常见的因过渡金属离子在不同的配位场环境下而引起的能级分裂 ,并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分析的程序 ,最后列举实例并给予了理论解释。
罗红宇王春生廖尚宜
关键词:过渡金属离子晶体场群论
金绿宝石和变石的呈色机理被引量:6
2005年
对24块世界主要产地的金绿宝石和变石进行X荧光能谱分析,得到其所含的主要微量元素分别是Fe、Ga、Ti和Fe、Cr、Ti.金绿宝石和变石各1块样品的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半定量分析表明金绿宝石中Fe含量平均为17 800×10-6,Cr为855×10-6;变石中Fe含量为16 060×10-6,Cr含量达13 333×10-6.对15个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进行测试及解释表明金绿宝石的可见吸收光谱是由Fe3+引起,变石的可见吸收光谱由Cr3+和Fe3+共同引起.色度学的分析和系列计算表明具有440~470 nm间最大吸收和540~630 nm宽吸收带的双峰形状的可见吸收光谱,可产生红-绿色的变石效应,通过向着该双峰形状的可见光谱的方向进行变石的优化处理可以获得宝石的变石效应.
罗红宇彭明生廖尚宜高利生
关键词:金绿宝石可见吸收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