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量化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康复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第3天IgG、IgA、IgM水平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可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刘东涛罗春梅李兵陈智敏韩强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A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35例,在A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C组35例,在B组基础上,予止痛如神汤加减方治疗。三组术后1 d、7 d均评价创面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价肛门疼痛情况,记录三组患者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检测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2(IL-22)、纤维连接蛋白(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C组创面水肿、NRS评分较A组、B组低(P<0.05),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较A组、B组高(P<0.05);C组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A组、B组短(P<0.05);C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较A组、B组高(P<0.05),C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较A组、B组短(P<0.05);C组TNF-α、IL-22水平较A组、B组低(P<0.05),C组β-EP、EGF、FN、VEGF水平较A组、B组高(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疼痛介质及EGF、FN、VEGF指标,缓解肛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升肛门功能。
- 高富明郑攀孙利莎蒲健康曹谦罗春梅唐学贵
- 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肛周脓肿与肛瘘分别属于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的两个病理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性期即为肛瘘,两者病因、病理一致。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急性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甚至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期以肛周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治愈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病灶,手术是唯一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肛周间隙感染化脓性疾病探究出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原则及临床意义均值得临床医师深入探讨。
- 曹谦高富明赵兵罗春梅唐学贵
- 关键词:肛周脓肿肛瘘手术疗法
- 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86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3.6±17.8)min]短于对照组[(115.2±19.7)min],术中出血量[(91.4±21.5)ml]也少于对照组[(112.0±38.6)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中转开腹率(3.2%)、腹腔引流量[(116.5±32.1)ml]、住院时间[(6.1±1.1)d]、并发症发生率(7.5%),与对照组的中转开腹率(2.1%)、腹腔引流量[(110.3±30.5)ml]、住院时间[(6.7±1.2)d]、并发症发生率(8.6%)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春梅刘东涛李兵赵昕波徐建明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囊次全切除术逆行胆囊切除术
- 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医疗负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医疗负担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早期使用介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医疗负担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皆少于对照组,IL-6、IL-12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医疗负担方面轻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使用介入治疗方法可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 刘东涛罗春梅李兵陈智敏韩强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