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俊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优势种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布
  • 1篇物量
  • 1篇粒径
  • 1篇环境因子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罗文俊
  • 1篇朱建荣
  • 1篇张经
  • 1篇林军
  • 1篇章守宇
  • 1篇吴辉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马鞍列岛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粒径组成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2005年3月-2006年11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的采样调查及后续实验,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点,分析了水温、营养盐、悬浮物等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粒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鞍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粒径组成主要受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Grev.)Ostf)、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 Lamx)、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 Mangin)、中华盒形藻(Bidduphia sinensis Greville)、佛氏海毛藻(Bidduphia sinensis Greville)以及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等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趋势所影响,分布范围在8.7μm^396.7μm之间,其中小型浮游植物比例为65.2%,硅藻和甲藻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3μm和141.5μm,浮游植物平均粒径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11月和3-5月;硅藻粒径组成与水温成显著线性负相关(R2=0.64、P<0.01),与该海域限制性营养盐氮的浓度成显著正相关(R2=0.65、P<0.01),硅藻体积与水温及氮营养盐的关系为当水温上升1℃,体积减小6.5%,而当氮营养盐上升1μg/L时,体积增大0.37%。甲藻粒径组成对悬浮物浓度的显著负线性相关大于硅藻,其粒径变化与悬浮物浓度的数值对应关系约为悬浮物浓度每升高1 mg/L甲藻粒径减小1.73%,硅藻粒径的降低幅度为甲藻的1/2。
罗文俊章守宇
关键词:浮游植物粒径优势种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0
2011年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
林军朱建荣张经吴辉罗文俊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