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扬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断层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波传播
  • 2篇应力降
  • 2篇有限差分
  • 2篇震波
  • 2篇位移场
  • 2篇发震
  • 2篇发震断层
  • 2篇巴姆地震
  • 2篇波传播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观测资料
  • 1篇动力学问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学问
  • 1篇应变场
  • 1篇有限差分法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罗扬
  • 3篇陈晓非
  • 3篇赵永红
  • 2篇陈明雅
  • 2篇刘启明
  • 2篇王彦宾
  • 2篇施旭
  • 1篇贺红亮
  • 1篇祝贺君
  • 1篇朱德瀚
  • 1篇凌勇
  • 1篇曾祺明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区域横向非均匀地球模型地震波传播的富里叶伪谱法模拟
<正> 1.引言不断丰富的全球地震观测资料为地球深部精细结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仅仅利用不同震相的到时信息相比,同时考虑振幅和波形信息将会提高结构反演的精度。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单一震相的异常来反演特定区域(如核幔边界)的...
王彦宾罗扬陈明雅刘启明陈晓非
文献传递
镉、镍联合作用的发育毒性及镉、镍的发育毒性机理研究
罗扬
关键词:发育毒性毒性机理
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Ⅰ.用差分干涉雷达和Okada方法求解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的6.6级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降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求解出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清楚的观察到了发震断层的痕迹,得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的隐伏断层的结论。然后结合 Harvard 的 CMT(震源机制解)结果、Nakamura 的断层结果(Arg-e-Bam 隐伏断层)以及本文 D-InSAR 求解出的发震断层结果,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出此次地震的北、东、垂向三个位移分量,投影得到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将投影结果与由 D-InSAR得到的位移场比较,看到我们所讨论的断层模式可以很好的解释差分干涉雷达的观测结果,可以合理的解释 Arg-e-Bam 隐伏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破裂断层,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分布图,隐伏断层为发震断层的解释可以很好的符合巴姆地震的等震分布图。最后,本文利用 Okada 程序计算得到了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应变场和应力降场。
凌勇曾祺明罗扬赵永红
关键词:巴姆地震发震断层位移场应变场应力降
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Ⅱ.用FEPG有限元方法求解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利用 FEPG 有限元程序对2003年12月的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2003年12月26日,巴姆地区发生6.6级地震。Nakamura、Suzuki 等人利用余震资料和地震破坏程度的分布图分析了余震震中的统计分布形式,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大约5km 的 Arg-e-Bam 隐伏断层的结论。凌勇等人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确定了发震断层的痕迹。他们还利用 Okada 程序模拟计算了此次地震的位移场,模拟计算的结果与 D-InSAR 测量的位移场比较符合。Okada 程序从断层的位错为出发点进行计算,从运动学角度对此次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研究;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远场区域边界的应力状态以及断层的物性参数的变化对巴姆地震形变场的影响,将各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同时也和前人的结果相比较。本文计算中采用了凌勇等人的断层参数,即 Arg-e-Bam 隐伏断层为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近直立的倾角,右旋走滑,其(Strike,dip,slip)为(175°,80°,173°)。断层未延伸到地表,自地面以下1km 处往下延伸16km 的宽度,断层长度为20km。对断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断层附近区域的边界受力大小、两个主应力的比例以及主应力的方向的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做了讨论。最后通过上述几组计算结果建立了一个与前人结果较为符合的巴姆地震参数模型。通过计算,一方面揭示了应力状态和物性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 Arg-e-Bam 隐伏断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罗扬施旭赵永红
关键词:巴姆地震发震断层位移场应力降
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三维倾斜断层的破裂动力学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三维倾斜断层的破裂传播过程.基于断层面生成贴体曲线网格,并通过坐标变换将含曲线网格的物理空间转换到含均匀直角网格的计算空间,实现了有限差分方法对复杂界面的处理.通过模拟地震断层的自相似破裂和自发破裂,并与已有发表的结果对比,发现拟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重点研究了不同倾角的倾斜断层破裂,最后展望了今后用本方法对非均匀介质中和任意起伏地表下的任意非平面断层破裂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朱德瀚张伟祝贺君罗扬陈晓非
关键词:有限差分
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断层动力学问题
地震断层破裂的动力学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认识地震震源破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对于了解地震触发机制、模拟强地面运动、解释实际观测资料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断层面上破裂传播问题的方法很多,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
罗扬
关键词:有限差分法
石英高压相变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文中总结了前人有关石英高温高压相变的实验结果。根据以前的实验,在静水压条件下,石英-柯石英-斯石英-CaCl2结构超斯石英相-α-PbO2结构超斯石英相之间的相变方程分别是:p(GPa)=(2.11±0.03)+(9.8×10-4±1.2×10-4)×T(℃),p(GPa)=(8.0±0.2)+(1.1×10-3±3×10-4)×T(℃),p(GPa)=(51±2)+(0.012±0.005)×T(K),p(GPa)=98+(0.0095±0.0016)×T(K)。文中还初步探讨了非静水压状态对石英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差应力的出现降低了石英相变所需要的围压,即相变边界向低压方向偏移,在周永胜等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二维的相图扩展到三维相图以考虑差应力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石英相变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对比不同的观点分析了前人对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的解释,希望可以为以后解释地质资料提供较为广泛的可能性,促进我们对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了解。
罗扬施旭贺红亮赵永红
关键词:高温高压石英相变
区域横向非均匀地球模型地震波传播的富里叶伪谱法模拟
不断丰富的全球地震观测资料为地球深部精细结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仅仅利用不同震相的到时信息相比,同时考虑振幅和波形信息将会提高结构反演的精度.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单一震相的异常来反演特定区域(如核幔边界)的非均匀结构,对于...
王彦宾罗扬陈明雅刘启明陈晓非
关键词:地震波传播地震观测资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