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黎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及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17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其中对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配合组与普通组),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1)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手术外科、肿瘤及其他内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输注1次组(1组)输注总有效率高于输注5次以上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中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达60.0%,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基因配型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明显高于血清学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不同。影响输注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抗体)随着受血者接受输注次数增加,在体内可累积增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提倡对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不见临床疗效的血液病患者,应尽早采用快速、简便、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SEPSA)技术进行交配试验,输注同型的单采血小板对提高受血者体内血小板数效果尤为明显。
- 陆紫敏梁萍祖亚钧纪黎明刘静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
- 血液置换在部分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置换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疾病分组选用不同治疗项目对53名血液病患者进行血液置换。结果 53名患者进行了1—5疗程不等共157疗程。与治疗前比较:11名白血病患者WBC明显下降;7名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b、RBC、Hct均明显下降;4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 lt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名溶血性贫血患者和3名冷凝集素综合症患者Hb上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名巨球蛋白血症和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M蛋白明显下降。血液置换治疗总有效率在93.7%—100%。结论血液置换能有效缓解患者血液中因一种成分过高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
- 陆紫敏纪黎明祖亚钧方琦王秀芹孙向华
- 关键词:血液血液病
- 血浆TPO水平变化与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变化与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8例各种不同原因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应用白介素-11(rhIL-11)来动态检测TPO水平,rhIL-11剂量为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0天。结果:(1)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TP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患者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其中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和AA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较TPO正常组显著降低。(2)上述疾病患者用rhIL-11有效者TPO水平趋于正常,无效或疗效欠佳者,则TPO无变化。有效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血浆TPO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各种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合理应用rhIL-11提供理论的依据。
- 陆紫敏纪黎明孙向华刘班张全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IL-11
- RhE抗原分布与临床输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5
- 2012年
- 目的:观察RhE抗原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32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3613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临床症状动态观察。结果:①Dee表型最为多见,占51.47%;在3613例RhE阴性受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共26例,其中抗-E抗体9例,自身抗体4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2例;②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次以下输血组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较输血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RhE抗原阴性率远远高于RhD抗原阴性率;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RhE阴性患者接受RhE阳性血液的风险较大。建立输血前常规检测RhE抗原及RhE同型输注,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陆紫敏祖亚钧梁萍方琦李雪晨纪黎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 去白细胞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 由白细胞引发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感染。这些异体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对受血者有很大的危害。去除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成分中的白细胞是减少由白细胞...
- 纪黎明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 文献传递
- 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及与临床输血关系
- 目的:观察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75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4110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样本进行...
- 陆紫敏梁萍方琦李雪晨祖亚钧纪黎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 -80℃冰箱长期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活性在深低温(-80℃)下保存3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得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细胞冻存保护剂分别予以-196℃液氮冻存和-80℃冰箱深低温冻存,并检测和比较冻存前后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CD34+细胞的计数及细胞回收率,细胞活性。结果 -80℃冰箱冻存组MNC、CD34+细胞冻存3年与冻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冻存3年后MNC回收率与冻存1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后-80℃冰箱冻存组干细胞与-196℃液氮冻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0℃冰箱深低温保存法快速、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可有效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保存。
- 陆紫敏郑伟萍丁懿纪黎明方琦孙向华
-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
- 一种Rh血型系统数据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h血型系统数据平台,其中,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输入Rh血型数据以及查询条件;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Rh血型数据;查询模块,用以根据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查询条件于所述数据储存模块中进行查询...
- 陆紫敏郭旭升纪黎明
- 文献传递
-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应用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B组61例接受常规输血。2组每次的输血量、输血次数及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对2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B2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B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明显抑制;与常规的输血治疗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能明显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并能有效预防NHFTR。
- 陆紫敏纪黎明祖亚钧梁萍方琦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免疫活性细胞去白细胞输血流式细胞仪
-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备血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不规则抗体筛查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不规则抗体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1]。
- 王秀芹陆紫敏梁萍纪黎明祖亚钧方琦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受血者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系统妊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