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8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门静脉高压大鼠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 被引量:2 2007年 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气体信号分子NO、CO可以引起内脏血管扩张而使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加。最近的研究发现H2S具有与NO、CO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内源性H2S在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广泛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高血压、感染性休克等心肺疾病的发病过程。在门静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是否也有H2S的参与,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部分门静脉结扎大鼠为对象,观察门静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的变化以及CSE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H2S在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 廖家智 田德安 何春萍 王波 但自力 罗敏 程海林 梅凡关键词:硫化氢 门静脉高压 胱硫醚-Γ-裂解酶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醇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迈普新治疗。结果:治疗52周时,治疗组肝功能(TBil,ALT,ALB)及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Ⅳ-C)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32.5%(13/40),对照组为12.5%(5/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转化率治疗组为17.5%(7/40),对照组为5.0%(2/4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胡旭东 程海林 曹荣 徐德翠 黄少平 李宏杰 柏涛关键词:胸腺肽Α1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曹荣 胡旭东 程海林 黄少平 柏涛 甘洪颖 夏冰关键词:苦黄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黄疸 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及其对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在大鼠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体系的调节作用,以深入探讨H2S在大鼠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部分门静脉结扎(partly portal vein ligation,PPVL)组(10只)及PPVL+NaHS组(10只)。模型制作14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门静脉压力(portal venous pressure,PVP)和平均动脉压力(systemic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和NOS蛋白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CSE和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d,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各项检测指标未见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PPVL组PVP明显增高(P〈0.01),MAP下降(P〈0.05);外源性给予H2S的供体-NaHS后,与PPVL组比较,PPVL+NaHS组PVP进一步增高(P〈0.05),MAP进一步下降(P〈0.05)。CSE、NOS3在各组大鼠的肝脏中均有表达。与正常组比较,PPVL组CSE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外源性给予NaHS后,其表达则进一步增加(P〈0.05)。NOS2在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表达,部分门静脉结扎后,大鼠肝脏中可见NOS2蛋白及mRNA表达,外源性给予NaHS后,其表达降低(P〈0.05)。但是,NOS3蛋白及mRNA表达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2S参与了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外源性给予NaHS可以加重门静脉高压,内源性H2S的高水平可以抑制NOS的生成。 何春萍 田德安 廖家智 但自力 程海林 梁扩寰关键词:门静脉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UDCA组采用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TUDCA组采用T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体质量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UDCA组和TUDC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P<0.05)。3组患者的丙胺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而UDCA组与TUDCA组的下降幅度相当(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DCA与TUDCA联合多烯磷酸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二者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 曹荣 胡旭东 柏涛 程海林 甘洪颖 黄少平 王英夫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熊去氧胆酸 牛磺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使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苦黄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59.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BiL、ALT、ALP、γ-GT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是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曹荣 胡旭东 程海林 黄少平 柏涛 甘洪颖 王英夫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安全性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胡旭东 程海林 田德安 曹荣 夏冰 柏涛 甘洪颖 黄少平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7年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是一类新近发现的I型膜锚定糖蛋白家族,目前发现它们高表达于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其中,ADAM一个重要的作用途径就是作为蛋白水解酶参与一些膜锚定蛋白活性外功能区的释放。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13-EGF)为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 程海林 田德安 刘梅 陈孝平 但自力 王波 黎培元 何春萍关键词: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金属蛋白酶 肝癌组织 恶性肿瘤组织 家族成员 γ干扰素血清浓度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监测γ干扰素(IFN-γ)血清浓度指导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治疗前检测的IFN-γ血清浓度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积分(SSS)进行相关分析,并依据IFN-γ血清浓度水平及是否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将受试者分为A组(高IFN-γ血清浓度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高IFN-γ血清浓度)及C组(低IFN-γ血清浓度)。所有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均给予优化抗结核方案(2HTE(S)Lfx/4HT)治疗。结果患者IFN-γ血清浓度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6158,P<0.05),HBV-DNA定量与SSS无相关性(r=0.3265,P>0.05)。A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1);HBV-DNA定量明显低于C组(P<0.01),但肝功能水平及IFN-γ血清浓度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1);乙肝再激活率较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FN-γ浓度能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对于高IFN-γ血清浓度的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率及损害程度,而对低IFN-γ血清浓度患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仍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困难的条件下,IFN-γ血清浓度有望为此类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是否选择抗病毒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程海林 胡旭东 宋斌 夏冰 柏涛 田德安关键词:肺结核 Γ干扰素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程海林 胡旭东 龚凤云 甘洪颖 田德安关键词: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Γ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