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晓明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梗死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压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体位
  • 1篇体位性低血压
  • 1篇头晕
  • 1篇帕金森

机构

  • 6篇郑州市中心医...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秦晓明
  • 4篇王润青
  • 3篇赵松耀
  • 2篇张晓曼
  • 2篇刘威
  • 2篇吕娟
  • 2篇赵杰
  • 2篇赵美英
  • 2篇孟宏音
  • 1篇陈洁
  • 1篇王妮妮
  • 1篇刘喜灿
  • 1篇尹刘杰
  • 1篇崔亚平
  • 1篇张亚琴
  • 1篇汪桂青
  • 1篇窦海玲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溶酶体自噬途径降解α-synuclein蛋白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α-synuclein蛋白细胞内溶酶体途径降解机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分化PC12细胞作为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载体,应用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建立α-synuclein蛋白细胞模型。使用溶酶体途径降解抑制剂E64处理神经元样分化的PC12细胞,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PC12细胞内硫黄素S、α-synuclein蛋白阳性聚集包涵体形成情况,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用E64处理鱼藤酮预处理过的PC12细胞后α-synuclein蛋白聚集且较多包涵体形成(15.36±0.8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酶体自噬途径可能在α-synuclein蛋白降解、聚集和多巴胺神经元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润青赵杰张晓曼刘威赵松耀秦晓明赵美英孟宏音
关键词:溶酶体帕金森病自噬
低血糖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心悸、晕厥、出冷汗、血压轻度升高、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但也有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甚至孤立的、局灶的神经体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应警惕低血糖合并脑梗死。现将我院2000年至今所见9例低血糖并发脑梗死的病例分析如下。
吕娟王润青秦晓明
关键词:低血糖脑梗死
60岁以上缺血性卒中人群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调查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CI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07~2010-05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评估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PSCI的关系。结果共有791例纳入研究,PSCI的患病率为10.1%(80/791);不同卒中文化程度的患者PSCI的患病率不同,大学及以上者PSCI患病率最低,为2.5%;中学、小学、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学及以上组患者的3.51、6.63和6.05倍。非腔隙性脑梗死(P<0.01)、二次复发卒中(P<0.01)、抑郁状态(P<0.01)及ADL依赖(P<0.01)是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本组60岁以上的缺血性卒中人群中,PSCI的患病率为10.1%;文化程度、卒中发作次数、卒中类型、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及卒中后ADL状况是PSCI患病率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PSCI的患病率无显著影响。
王润青秦晓明赵杰赵松耀张晓曼刘威孟宏音赵美英刘喜灿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患病率影响因素
门诊老年头晕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06-2012-12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的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1)入选标准:①就诊症状为眩晕、晕厥前状态、不平衡感或头重脚轻感中任一种;②年龄>60岁;③有独立生活能力,可配合卧立位血压检查;④同意配合研究.(2)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无独立生活能力,不能配合卧立位血压检查;③拒绝此项研究.
张亚琴秦晓明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门诊老年患病率影响因素
语义性痴呆1例报告被引量:6
2010年
语义性痴呆为额颞叶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秦晓明王润青吕娟
关键词:额颞叶痴呆
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分型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比较不同亚型间的预后是否有差异。结果进展型脑梗死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以心源性卒中预后最差,心源性脑卒中组和其他分型间死亡/残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穿支动脉病变组间死亡/残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亚型可推测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并为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赵松耀崔亚平汪桂青王妮妮秦晓明尹刘杰窦海玲陈洁
关键词:进展型脑梗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