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承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刑事辩护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主、人权及法制的状况。为了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充分实现,我国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将律师进行刑事辩护的时间提前至审查起诉阶段。在刑事诉...
- 龚培华秦新承
- 文献传递
- 非法经营罪中的“国家规定”及有关刑事罚则的理解被引量:13
- 2008年
- 一、非法经营罪中“国家规定”的正确界定
根据《刑法》第225条,“违反国家规定”是构成非法经营罪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因此对“违反国家规定”含义的理解直接影响到非法经营罪的认定。关于“国家规定”,《刑法》第96条作了明确规定,即“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
- 秦新承
- 关键词:非法经营罪罚则刑事《刑法》委员会制违反
- 试议地方立法与检察工作的相互促进
- 2007年
- 地方立法机关是地方权力机关,地方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专门法律监督权,各级国家检察机关由同级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是宪法对地方立法机关与检察机关关系的表述。实践中,除宪法和相关组织法以及少量文字反映两机关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外,对两机关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没有任何染指,理论界也很少探讨和挖掘两者的其他关系。
- 秦新承
- 关键词:检察工作地方权力机关法律监督权立法机关检察院组织法
- 使用虚假身份信息骗领信用卡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 2008年
- 信用卡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诚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现代化金融工具,信用卡已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金融犯罪的重灾区。与其他许多金融犯罪一样,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最新手段、方法在这里也得到了全面、透彻的表现。本文拟结合上海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对骗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 秦新承
- 关键词:金融恶意透支犯罪信用卡
- 证券领域犯罪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06年
- 就目前证券领域的犯罪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他人委托证券公司管理的资金能否视为本单位(证券公司)资金?第二,对非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失职、滥用职权造成公司、企业严重损失的行为应否予以刑事处罚?第三,A授意、教唆B划出B单位账户内资金供A使用,对A是否可以依附证券公司工作人员B的罪名定罪处罚?第四。
- 王延祥秦新承
- 关键词:证券公司犯罪
- 检察引导侦查之应然方向被引量:12
- 2010年
- 始于2000年前后的检察引导侦查改革,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其看法褒贬不一,究其原因就在于争辩基础上的差异。从检警职能分工、事实发现过程、人权保障、检察监督制强化等方面看,检察引导侦查面临着现实困境。必须立足于国情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促进检察引导侦查的合理定位,推进检察监督与侦检配合。
- 董邦俊操宏均秦新承
- 关键词:检察侦查
- 论商业贿赂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对策
- 2008年
- 缓解和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需要依靠多方面的综合治理,从刑事司法的角度而言,完善其中两方面的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刑事法律的完善,解决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惩治问题,即通过惩罚现有犯罪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二是制度上的完善,即通过制度的完善达到及时发现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本文就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一、立法上应明确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降低入罪门槛。
- 柯葛壮秦新承
- 关键词:刑事法律犯罪
- 《刑法》第395条第2款中“国家规定”的含义被引量:3
- 2007年
- 境外存款既包括合法财产,也包括违法所得;隐瞒不报的时间界限应限定在司法机关立案前;行为人隐瞒境外存款拒不申报并不能说明其来源或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时可以数罪并罚。当行为人隐瞒不报的境外存款系贪污、受贿等犯罪所得时,应只构成贪污罪、受贿罪中的一罪。《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不属于隐瞒境外存款罪中的“国家规定”。
- 秦新承
- 关键词:《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数额较大有期徒刑行政处分主管机关
- 网络时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治与防范被引量:5
- 2010年
-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世界公认的最严重的有组织犯罪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十余年的严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被大大压缩。
- 龚培华秦新承
-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网络时代惩治有组织犯罪严打
-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涉检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有关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包括:(1)
- 秦新承
- 关键词:信访接待信访案件终结信访工作信访制度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