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云飞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离散元
  • 3篇离散元法
  • 2篇加料
  • 2篇加料机
  • 1篇输送机
  • 1篇农业机械
  • 1篇球形
  • 1篇球形颗粒
  • 1篇转速
  • 1篇料仓
  • 1篇螺旋输送机
  • 1篇接触力
  • 1篇颗粒尺寸
  • 1篇颗粒群
  • 1篇出料
  • 1篇出料量
  • 1篇大豆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作者

  • 3篇石云飞
  • 3篇张西良
  • 2篇徐云峰
  • 2篇崔守娟
  • 1篇王辉
  • 1篇马奎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颗粒尺寸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1
2014年
为提高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开展颗粒尺寸对加料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以粒径3~5 mm的球形谷物颗粒单圈加料约40 g螺旋加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球模型,通过对螺旋加料过程颗粒物料力链及颗粒群运动分析,建立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机离散元仿真模型;应用 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 dimensions)软件对粒径3、4及5 mm颗粒物料进行螺旋加料过程仿真分析,并以粒径3、4及5mm的球形散珠为试验对象,进行颗粒运动和定量加料试验。综合分析得到:随着球形颗粒粒径的逐步减小,最大接触力逐渐减小,力链分布愈均匀浓密,颗粒间运动的一致性得到提高,物料混合运动趋势逐步减弱,定量加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粒径3 mm球形散珠螺旋加料转动60°,平均加料量为6.477 g,加料量标准差为0.537,加料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153%。
张西良马奎王辉崔守娟石云飞
关键词:颗粒尺寸农业机械球形颗粒离散元法
加料机单、双头螺旋对颗粒群接触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螺旋加料机不连续加料过程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了单、双头螺旋对颗粒群接触力的影响.以1. 5 mm直径小米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Hertz-Mindlin颗粒无滑动接触模型,对颗粒之间接触力以及颗粒群与螺旋加料料管内壁接触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模型;采用EDEM离散元软件,以间歇转动60°的方式对小米颗粒不连续加料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颗粒间接触力和颗粒群对螺旋加料料管内壁正向和切向压力的分布,比较了240 r·min^(-1)转速下单、双头螺旋输送中颗粒群接触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单头螺旋输送物料时,颗粒之间比较紧实,但颗粒在内壁接触处易翻滚;双头螺旋输送物料时,颗粒在内壁接触处不易翻滚,更易随轴作轴向运动,颗粒群的一致性更稳定.
石云飞张西良徐云峰卢成轩史玉坤
关键词:颗粒群接触力离散元法
料仓进料方式对螺旋输送机出料量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研究料仓进料方式对单螺旋加料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螺旋输送理论,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机模型,以5. 5 mm直径大豆颗粒分别在60,120 r/min下进行了螺旋加料过程数值仿真试验,计算得到了2种进料方式在2种速度下螺旋输送机的能耗,比较了两者出料量的区别,并进行了颗粒群运动形态轨迹分析.数值分析得到:动态进料方式输送时,机构初始能耗低且能耗增加缓慢,单圈出料量相对于理论出料量波动范围小且平均出料量数值和理论数值接近,颗粒运动形态较单一且颗粒之间的相对作用较少.静态进料方式输送时,料仓中物料堆积较多,机构初始能耗大,颗粒相互作用频繁使得颗粒运动形态复杂.该研究为螺旋加料机的进料方式提供了理论和数值仿真依据.
石云飞张西良徐云峰崔守娟
关键词:大豆转速出料量离散元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