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净
- 作品数:362 被引量:1,50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具有实时报警和定位功能的心电监测仪的研制被引量:25
- 2004年
-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它以MSP4 30F14 9微控制器为核心 ,实现了对心电数据基于小波分析的实时判病、报警功能 ,并可利用FalcomC2DGSM GPRS GPS无线模块将心电数据及患者位置信息发送到医院监护中心由医生处理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在危急情况下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抢救的时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王丛知张菊鹏张永红白净
- 关键词:实时报警心电监测仪无线传输GPS定位
-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0年
-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脑功能研究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几种典型实现方法 ,并分析了各种方法所使用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
- 周俊白净
-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
- 基于Internet心电血压远程监护系统的中心站设计与实现被引量:7
- 2004年
-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对于原有基于公共电话交换网 (PSTN)的家庭心电血压监护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改进后的心电血压远程监护系统的中心站接入Internet,以TCP IP作为底层通信协议 ,便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监护端以统一可靠的方式与之进行数据通信 ,适用范围更广 ,整个系统在易用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原有基于PSTN的家庭监护系统。本文介绍了这一适应Internet环境的心电血压远程监护系统的基本结构 ,详细讨论了实现中心站的技术。整个系统的运作通过了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
- 李易珉王家森张永红白净
- 关键词:INTERNET中心站公共电话交换网
- 多模式成像技术概述以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成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存在的成像技术,如X-CT、PET、SPECT、MRI、超声以及光学成像等,没有一种成像方式能适用于所有方面的临床应用。不同成像技术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这为多模式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介绍了多模式成像的历史和现状,然后介绍了PET/CT、SPECT/ET以及PET/MRI等系统的发展情况、技术细节以及临床应用,最后讨论了多模式成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多模式成像技术的前景。
- 王鑫刘飞李明泽刘欣白净
- 关键词:PET/CTSPECT/CT
- 家庭心电/血压监护网系统及其监护方法
- 本发明属于心电遥测/血压、电话网传送技术。包括多个家用前端设备和医院接收设备,两者之间经电话网连接进行心电/血压信号远距离传递。家用前端设备包括心电信号发射/接收机,采集板及PC计算机,医院接收设备包括工作站接口、工作站...
- 白净朱泽煌张菊鹏张永红崔子经
- 基于ARM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被引量:6
- 2008年
- 系统以S3C44B0X芯片为核心,采集心电信号,并进行实时分析、存储和显示,同时具有通讯功能,可以与中心站实施远程通讯。系统的软件基于uC/OS-II操作系统,移植了uC/GUI图形界面软件包来支持界面设计。同时,为了进行心电数据的管理,移植了uC/FS文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据结构,系统化管理多个用户的资料和心电数据。低功耗和微型化设计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而软件的图形化设计和多用户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心电监护仪在家庭监护中的使用率。
- 庆堃白净
- 关键词:ARM心电监护嵌入式UC/OS
- 荧光分子成像的探针技术及其应用
- 2012年
- 近几年,随着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荧光探针的获取手段越来越丰富。荧光探针的发展使得荧光分子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备受关注。借助于荧光探针,可以对目标分子、蛋白质、基因等特异性成像,从而实现分子、蛋白、基因等的精确定位与分析,进一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主要对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中用到的荧光探针技术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
- 濮黄生张宾刘飞刘欣白净
- 关键词:荧光分子成像探针
- 用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小动物躯干部分三维表面轮廓重建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基于CCD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非接触式荧光分子断层成像技术(FMT)需要获取成像对象的三维表面轮廓,用于荧光团浓度重建的前向模型。方法:提出一种在白光条件下基于反投影法的三维轮廓提取方法,在获取360°的CCD照片后,滤波反投影重建断层,经过相应的图像平滑处理,得到轮廓边界,校准后重建出表面轮廓。结果:仿体实验和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毫米量级的重建精度。结论: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重建躯干部分表面三维轮廓,较其他表面轮廓提取方法简单、实用,而且能够顺利地结合到荧光成像的工作流程中去,不需要单独成像,保证了整个成像过程的连续性。
- 姚俊杰胡刚岳蜀华白净
- 关键词:CCD三维表面轮廓
- X线影像中噪声的理论分析(续)
- 2000年
- 冯树理张志广白净彭明辰
- 关键词:X线
- 肝脏FDG代谢模型的参数估计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房室模型进行肝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FDG)代谢的动力学研究是进行人体功能信息的建模和研究肝脏葡萄糖代谢率的重要手段。动力学研究需要得到血液中的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入,估计出肝脏FDG代谢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然而,肝脏存在肝动脉输入和肝门静脉输入。研究分别采用动脉和门静脉的双输入方式和动脉的单输入方式作为血液输入曲线,用这两个输入函数分别进行了肝脏FDG代谢的动力学研究,比较了用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结果显示,在人体肝脏的FDG代谢研究中,用两种输入曲线得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不同,并且用双输入曲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 崔云峰白净陈英茂田嘉禾
- 关键词:房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