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被引量:2
- 2022年
- 善恶问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在对他人进行知觉时,人们首先关心的信息是什么,是否会对不同类型善恶特质有所权衡?研究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通过4个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探究了人格的道德概念激活时善恶的差异,并以代表性、好恶度、特质度和重要性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善恶特质的核心程度差异。结果发现,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体现在两个方面:(1)善恶人格间的差序,在人格的道德范畴中,存在善人格的优先效应;(2)善恶人格内的差序,“善”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尽责诚信、仁爱友善与包容大度、利他奉献;“恶”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凶恶残忍、背信弃义与污蔑陷害、虚假伪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善恶观,为善恶领域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 焦丽颖许燕田一郭震赵锦哲
- 关键词:人格结构中国文化
- 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现状及趋势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2011—2014年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被引量:6
- 2016年
- 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由关注教育投入开始逐渐转向关注教育结果,而对于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和分析,将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依托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项目,对2011—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五、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类别学生群体的学业质量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并以学生学业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差异水平作为教育结果公平指标,同时借鉴经济学的MLD指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整体结果公平程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研究探索一条实证路径,科学、准确地评价教育公平的现状及趋势,为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开展有效的义务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 田一李美娟王家祺
-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业质量监测
-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题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 2014年
-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是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国内外教育质量评价领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学业质量监测的题库建设,则是促进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的命制与实施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题库的性质和功能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学业质量监测题库建设的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并进一步分析指出了当前题库建设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田一张咏梅
-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题库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及城乡差异纵向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国家城镇化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尽最大努力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来缩小城乡差距。
- 田一
- 关键词:城乡差异优秀率城乡学生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资源
-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初步思考被引量:4
- 2016年
-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目标是:依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遴选建构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性指标,开发包括日常表现性评定、大规模测评与调查、课堂观察工具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工具并实施探索性的评价,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水平现状;采用科学测量方法,基于研究所得实证数据,为有代表性关键指标划定水平标准。此研究分以下三个步骤。
- 田一郭立军
- 关键词:实证数据课堂观察课程设置
- 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十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2014年
- 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项目自2003年起实施,至今已逾十年。通过对该系统初步建构期、以改进教与学质量为目标的单向发展期、以改进教学和支持决策为目标的双向发展期的历程回顾,就评价方案框架研制、测量和调查工具开发实施、基于课堂观察的录像课分析和个案研究工具开发实施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在总结项目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展望。
- 张咏梅郝懿田一李美娟
- 关键词:教育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学业质量监测
- 基于德尔菲法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要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如何结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要素,是落实当前核心素养进课程和教学的重要基础。研究聘请教育、医疗、航天、金融等各行业专家11名,采用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经过四轮专家咨询确定创新能力、公民素养、交往合作、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命健康、学习能力、自我发展8项要素及内涵,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该要素的确定将推动核心素养在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等领域的落实,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
- 田一褚宏启张咏梅
- 关键词:德尔菲法
-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评与教学改进
- 基于全球范围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及我国大陆地区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是目前开展关键能力实证研究的重要目的。而数学问题解决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开展对其能力测评和课程教学的研究就显...
- 郭立军王家祺田一
- 关键词:测评教学改进
- 学业质量监测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及其对命题改革的启示
- 学业质量监测是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课程标准是学业质量监测的根本依据,学业质量监测是否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对于教育质量评价方向与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借鉴国际韦伯模式、Achieve模式和SEC模式分...
- 田一张咏梅郝懿
- 关键词:学业质量监测课程标准一致性命题改革
- 社会善念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5
- 2020年
- 社会善念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反映在人际互动情境中能够感知他人状态,愿意尊重对方选择、做出让渡权利行动的善意。本文试图理清社会善念的概念内涵并追根溯源其理论基础,从表现特征、测量范式、认知加工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善念具备特质和状态的表现特征;研究范式应关注文化背景的影响,且社会善念具备直觉或控制加工的认知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除了传统的认知、人格影响因素外,更关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强调未来研究应着重考察社会善念的特质状态结构、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和潜在的影响机制等方面。
- 田一王莉许燕
- 关键词:测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