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2002年
- 王颖彬
- 关键词:药物上消化道出血
- 痤疮灵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998年
- 采用线性方程组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痤疮灵中甲硝唑、氯霉素的含量。在278um和320um处测吸收度,平均回收率甲硝唑为100.7%±0.54%,氯霉素为98.9%±1.01%。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 赵东王健英王颖彬周玉琦李长源
- 关键词:痤疮灵甲硝唑氯霉素
- 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3种给药方式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索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托品及解磷定解毒,在统一静推阿托品与肌注解磷定15分钟之后,第一组患者给予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方式,第二组给予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第三组给予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方式,三组患者阿托品给药量均为4mg/15min,观察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情况。结果:平均最快达到阿托品化的是给予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方式组,时间为148.7±31.2分钟,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为185.3±44.2分钟,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方式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为245.2±54.3分钟。结论: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可以减少阿托品中毒情况的发生,同时增强临床解毒效果。
- 吴俊杰王颖彬
- 关键词:阿托品微量泵有机磷中毒
- 气相色谱法测定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建立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HP-5柱(320μm×30m,0.25μm);流动相高纯N2,流速2mL·min-1。结果:反式苦橙油醇在0.059-1.97m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5%,重复性RSD2.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且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药材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
- 胡茗王苹王家成贾佳丽王颖彬
- 关键词:降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法
- 熟地提取物通过调节SDF-1α/CXCR4信号途径活化内皮祖细胞保护梗死心肌的研究
- 背景:
内皮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级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内膜表层,对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形成原始血管网到成年后的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内皮代谢及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内皮修复,内皮细胞的作用贯穿于这一...
- 王颖彬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心室功能血管新生
- 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进展(综述)被引量:3
- 2012年
- 氯吡格雷是新一代的抗血小板(Plt)药物,在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经常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本文对氯吡格雷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王颖彬
- 关键词:氯吡格雷
-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照标准筛选近年收治的腹部开腹手术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即丙泊酚复合硬膜外组为A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ug/L)组为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ug/L组为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输注时间超过4h)组为D组,四组患者在麻醉中,需要记录BIS、HR、BP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 A、B、D组BIS、MBP、HR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立即和手术60、120min时心率低于A组。四组患者据在术中保持正常的BIS值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结论老年患者靶控输注4μg/L和7μg/L瑞芬太尼,注入4μg/L血浆浓度且在4h以上的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这表明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可安全使用。
- 王颖彬
-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
-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析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利用度;方法筛选20名健康男性,并且随机分为两组,按照服用规定以及注意事项,分别服用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剂,采取血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内标为海柯皂苷元,对阿立哌唑在血浆中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对服用阿立哌唑和参比制剂20mg后0~216h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变化情况基本一致。2种制剂生物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证明等效;结论口腔崩解片采用口服适用于老人、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十分有利。
- 吴俊杰王颖彬
- 关键词: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 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及处置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析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及处置。方法:筛选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静脉给药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药物皮试及直接观察的方法,并对治疗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皮试后,呈阴性患者29例,呈阳性患者18例;②皮试呈阴性患者给予注射用药后过敏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③过敏史患者用药过敏反应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结论:皮试干预在对患者行注射药物治疗前,具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
- 王颖彬吴俊杰
- 关键词: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
- 环丙沙星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在不同的给药方案下其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临床治疗效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0.25g/12h,服用3~7天;第二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0.5g/12h,服用3~7天;第三组患者共23人,给予药量为0.75g/12h,服用3~7天。环丙沙星片(国药准字H31020451,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250mg×6片)。在用药第3天口服药物2小时和12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处理后测定血药浓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69例患者在不同的环丙沙星给药方案下临床疗效显示,0.75g/12h组的23例患者稳定时血药浓度最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5.65%,其次为0.50g/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26%,最低的是0.25g/12h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17%。结论:环丙沙星使用剂量在0.75g/12h时,稳定时血药浓度最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也是在三组不同给药方案中最高的,建议临床使用。
- 王颖彬吴俊杰
- 关键词:环丙沙星疗效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