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宁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肝脏
  • 2篇X线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瘤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样
  • 1篇上皮样血管内...
  • 1篇食道
  • 1篇食道癌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梗阻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机构

  • 5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王金宁
  • 3篇姚建军
  • 3篇陈彤
  • 2篇高翔
  • 1篇王胜
  • 1篇刘娟
  • 1篇欧阳继业
  • 1篇王维明
  • 1篇郭庆
  • 1篇毕力军

传媒

  • 5篇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6排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 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27例GIST中发生于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6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2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有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低度恶性11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中高度恶性16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多不清楚,15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瘤内点状钙化1例,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定位准确,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肿瘤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为GIST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
高翔王金宁姚建军刘娟郭庆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体层摄影术X线
覆膜网状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覆膜网状支架在治疗食管癌性狭窄中的价值,并探讨相关技术。方法26例患者放支架前,均行食管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和程度,先用超滑导丝和导引管引入超硬导丝,沿导丝直接将支架置入器插入狭窄部,最后将支架释放入预定部位。结果26例共置入支架31枚,均一次成功,患者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未出现食道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无严重并发症,覆膜网状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和食道瘘的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姚建军王胜陈彤王金宁
关键词:食道癌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平阳霉素乳剂栓塞治疗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先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5-10ml,再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化油乳剂5-30ml进行栓塞,病变大于10cm且有多支血管供血者,或多叶分布的可分次给予介入治疗。注意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术后2-48个月复查CT或超声随访,观察肿瘤直径、形态变化、瘤中碘化油的分布等。结果1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见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的完全性或部分性填充。病灶完全消失5例,缩小50%以上7例。临床症状好转率达92%。1例并发胆囊炎,8例术后肝功能异常,经1-2周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动脉栓塞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姚建军毕力军陈彤王金宁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栓塞
白肾征在输尿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白肾征的形成机理,并评价在输尿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U)显示白肾征象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并经IVU或手术确诊为结石或血凝块。结果30例为阳性结石,16例为阴性结石,2例为血凝块引起的输尿管的急性或亚急性完全梗阻;IVU表现为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肾实质密度持续增高(即“白肾”)。结论白肾征的意义在于提示输尿管梗阻尚处于急性或亚急性期,而肾功能尚未明显受损,此时给予及时治疗,可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陈彤王金宁
关键词:白肾输尿管梗阻病因诊断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 7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3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共检出病灶162个,最大直径3.0~150 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75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CT平扫7例患者共162个低密度灶,其中47个出现融合。1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6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64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4例患者MR检出66个病灶,T1WI均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4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43个病灶呈晕征。3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结论肝脏EHE表现为多发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高翔王金宁欧阳继业王维明姚圣祥
关键词: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