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强
-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贵州省近50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基于气候因子分区条件下,分析贵州省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干旱监测和预测、抗洪救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31个气象站点1970-2019年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讨论贵州省降水及气温变化特征,结合SPEI指数研究贵州近50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化规律。[结果](1)贵州近50年气温变化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即西部为气温极端变化和重度变化区、中部和东部为中度变化区、南部和北部边缘为轻度变化区;贵州省降水变化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其中西部为极端变化和重度变化区、中部为重度变化区、东部为轻度变化及正常区;(2)贵州省近50年气象干旱强度中度变化区最大、其次是轻度变化区,重度变化区最小;随着年代的递增及时间尺度增大,气象干旱逐渐增强,并呈现“峰-谷”交替现象,其中1970-1985年及1990-2000年为干旱“低谷”期、1985-1990年及2000-2019年为干旱“峰值”期;(3)贵州近50年逐月干旱频率以中低频为主,主要发生在贵州东部、南部及北部;轻度变化与中度变化区70s干旱频率最小、变幅最大,10s干旱频率最大、变幅次之,其余年代干旱频率变化相对较小。[结论]气象干旱具有显著的时间尺度特征,干旱的时空演化是气候变化、流域地表及人类活动时空耦合的结果。
- 潘杉贺中华陈莉会王茂强
- 关键词:气象干旱
- 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应用被引量:23
- 2011年
- 参数λ是SCS产流模型的一个重要参数,模型研究者将标准值λ=0.2作为模型的参数值。但模型参数没有考虑地貌类型对产流的影响,喀斯特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下地表坡度、土层厚度、地层岩性、基岩裂隙的发育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而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流域的产流机制。在考虑地貌类型对喀斯特流域产流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率定不同地貌类型下的λ值对SCS模型进行改进。以GIS和RS技术作为获取流域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空间信息的主要手段,运用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对参数λ进行率定。由于喀斯特地区很少存在具有单一地貌的流域,仅靠实测数据很难确定各地貌类型的λ值,本文尝试通过对地貌结构与λ值关系的分析确定适合喀斯特流域的参数λ,从而建立起喀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模型在贵州平湖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喀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的模拟精度较SCS产流模型有了很大提高,说明建立的喀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比较合理,可以应用于喀斯特典型流域。
- 郑长统梁虹舒栋才焦树林谢晓云王茂强
- 关键词: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GISRS
- 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实施效果的QCA评估研究
- 2023年
- 当前人文地理学课程研究缺少“区域本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与评估课程的区域教育理念与培育模式。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四层一体”分析为人文地理学课程教育模式建构理论依据,以某高等师范院校120位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QCA方法对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文地理学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中,要素认知能力、区域思维能力、实践素养能力共9条充分路径的稳健性较好,其中课程要素认知能力的H1=TD*LS*TS路径、区域思维能力的H1=ET*EM*LS路径、实践素养能力的H1=PT*ET*TT*EM路径依次覆盖了86.7%、86.4%、86.9%的最大解释集合样本,对课程“四层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均具有提升作用。上述结论能优化人文地理学课程“思维重构—实践培育”的教育理念,旨在为提高学生运用地方思维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素养提供参考依据。
- 李瑞吴殿廷王茂强
- 关键词:教育模式QCA
- 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互动的特征分析:以贵州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为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乡村旅游为例,从协调论、系统论和投入产出理论观点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协调互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旅游经济收入合理分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将成为山区内部消化"三农"问题的择优之策。同时提出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 王茂强殷红梅王英
-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农村
- 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以贵州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以贵州为例,从协同论、系统论观点出发,对乡村旅游业与农村产业的内部协调和外部关联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该系统存在的良性协调互动圈层结构的动力机制,提出稳固其良性协调互动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构建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七叶水轮机"模型,揭示了外环起到稳定内环良性协调互动的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外环境变化作用于内环的动力机制表现出显著时空差异,因而该动力模型亦是一动态模型。
- 王茂强王英殷红梅袁茏
- 关键词:乡村旅游业动力机制
- 乌江源区喀斯特流域水文过程的化学侵蚀规律及其碳汇效应
-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输出反映了流域化学侵蚀消耗大气CO2的碳汇强度,其碳汇效应是全球大气"遗漏汇"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喀斯特地区的大量的河流DIC来源于岩溶作用过程中富含...
- 焦树林罗福家梁虹孙婷丁蓉王茂强田青英胡松代正吉
- 关键词:水文过程化学侵蚀
-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贵州为例被引量:8
- 2011年
-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就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 王茂强殷红梅王英谢沁露
-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生命周期剩余劳动力转移
-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清水河水环境安全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正确评估河流水环境安全状况及其演变规律,提出城区河流水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通过调查黔中喀斯特地区清水河流经市区前后的花溪、水口寺、普渡桥三个断面河流水环境监测数据,构建9个参数的水环境质量安全指标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清水河市区段的水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上游花溪断面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为非常安全,但丰水期稍差,处于安全状态,城区及其下游的普渡桥和水口寺两个断面全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说明清水河经过贵阳城区的过程中水体受到污染而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甚至经过长距离的河段净化也没能使得水环境质量恢复到安全状态,根据此提出了城区河流水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 焦树林张婷易旭敏田青英王茂强
-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环境安全
- 典型喀斯特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研究——以黔中地区为例
- 2024年
- [目的]探究喀斯特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为合理利用黔中地区水资源及防洪防旱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黔中20个典型流域为研究样区,分析流域降雨、径流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开展多尺度降雨—径流模拟,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流域介质结构的降雨—径流机制。[结果](1)黔中1979—2021年降雨呈缓慢上升趋势(5.02 mm/a),径流呈缓慢下降趋势(-0.17亿m^(3)/a),两者在空间上总体分布不均匀;(2)通过径向基核函数(RBF)训练的SVR相对准确,模拟精度:秋季>冬季>春季>全年>夏季;(3)单因素单因子影响:非喀斯特(0.764)>低活性强酸土(0.566)>峰林地貌型(0.459)>草丛(0.456)>连续性白云岩喀斯特(-0.435)>栽培植被(-0.426);(4)单因素耦合影响:土层覆盖结构(0.714)>地貌组合结构(-0.529)>岩石组成结构(-0.446)>植被分布结构(0.323),多因素耦合影响:234(-0.702)>1234(-0.679)>23(0.607)>34(-0.604)>24(-0.547)>134(-0.544)>13(0.507)。[结论]SVR适用于黔中地区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流域介质结构对降雨—径流影响较大。
- 杨树平贺中华王茂强王茂强陈莉会谭红梅顾小林许明金
- 基于下垫面结构的喀斯特地区洪涝演化特征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下垫面结构下喀斯特地区的洪涝演化特征,基于贵州省1980~2020年降雨数据计算降水Z指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划分贵州省下垫面结构,分析其洪涝时空演化特征,并探讨下垫面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贵州省下垫面可划分为深切割岩溶较强发育谷地区、浅切割岩溶中等发育谷地区、深切割非岩溶洼地区、浅切割岩溶强烈发育谷地区。(2) 1980~2020年贵州省呈变涝趋势,大涝发生次数较多;空间上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以大涝、重涝偏多,但各亚区空间分布特征不同。(3)不同下垫面条件对洪涝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形地貌>岩溶发育强度>地表切割深度;各级洪涝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均出现概率性转移,转移现象较活跃。研究成果可为喀斯特流域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 谭红梅贺中华顾小林许明金王茂强王茂强
- 关键词:Z指数MORLET小波喀斯特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