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1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农作物残体在北京农田土壤中的分解被引量:31
- 1989年
- 本文以沙滤管法,研究玉米秸等农作物残体在北京潮褐土壤中的分解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物土比玉米秸第一年残留率为17~27%,经过五年的分解,玉米秸碳素最低残留率也在8%以上。各处理平均减半期为3.5年。每年等量重复添加玉米秸物料,经过五年的积累,其稳定性玉米秸碳积累速度为66%。一次所加玉米秸物料在1~8%范围内,调整C/N与否及水浇与否之间,经较长时间的分解,玉米秸分解速率基本相同。作物残体的化学组分,对其分解速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 王文山王维敏张镜清蔡典雄张美珠
- 关键词:农作物土壤残体
- 北京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的研究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是1983~1987年试验总结。试验采取在田间设休闲和不施肥种植作物两种微区。用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和以土壤有机氮矿化率推算矿化率两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结果表明,除第一年外,以后三年,两法测值相差不大。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年亩产粮在400~600公斤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为3.3~6.9%。
- 王文山王维敏蔡典雅张美荣
-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
- 我国北方旱农地区农作物增产技术体系研究
- 王维敏甘吉生邹邦基高绪科王瑞舫王一鸣华天懋梁宏儒戴庆林张喜文王德身郭礼坤文振海庞万福王久志
- 针对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土壤贫瘠,投肥不足,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结构单一,生态脆弱这些严重影响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于1986~1990年分别在半干旱偏早、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3种类型的9个具有代表性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旱地作物旱地农业北方旱地综合丰产技术
- 麦秸翻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8
- 1991年
- 本试验为1987—1989年设置在山西省屯留县席店村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翻压能显著提高施磷后土壤有效磷水平,降低土壤中磷的闭蓄化水平,显著增加土壤中的Al—P、Ca—P水平;碳酸盐褐土有效磷的主要来源为Al—P.
- 程宪国王维敏
- 关键词:土壤磷麦秸还田
- 半湿润偏旱地区屯留县玉米施肥与水分生产效率初探
- 1990年
- 山西屯留县位于太行山南麓、上党盆地西北部,地处北纬36°13′—36°30′,东经112°28—113°3′之间。海拔900—1575米。有耕地58万亩,人均占有2.7亩,年平均气温9.O℃,≥10℃积温为3253℃。
- 张镜清王维敏曹恭张素平冯乃宽
-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分
- 屯留县碳酸盐褐土磷素分布特征
- 1991年
- 试验结果表明,碳酸盐褐土有效磷含量很低,仅占土壤全磷量的1.0~1.6%;土壤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Ca—P是无机磷主要成分。其次为O—P(闭蓄态磷)、A1—P、Fe—P、NH_4Cl—P,Or.—p(有机磷)占土壤全磷量的10.0~17.9%;磷肥施用只能在短期内对土壤各形态磷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
- 程宪国王维敏
- 关键词:褐土磷素
- 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被引量:75
- 1991年
- 本文对有关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氮的固定、影响作物秸秆分解的因素,秸秆碳,氮在土壤中的分解与积累等文献进行了综述。
- 杨志谦王维敏
- 关键词:秸秆还田碳氮土壤
- 晋东南旱农验区旱地农田种植制度研究技术报告
- 王维敏杨志谦
- 关键词:干旱区旱作农业耕作制度地膜覆盖栽培
- 半湿润偏旱区屯留县玉米农田施肥培肥研究技术报告
- 张镜清曹恭王维敏
- 关键词:玉米施肥干旱区旱作农业半湿润偏旱区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