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萍

作品数:2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化
  • 3篇新诗
  • 3篇现代主义
  • 3篇孔子
  • 2篇言志
  • 2篇缘情
  • 2篇中国现代诗
  • 2篇中国现代诗学
  • 2篇儒家
  • 2篇诗学
  • 2篇诗缘情
  • 2篇启蒙
  • 2篇主情
  • 2篇现代诗
  • 2篇现代诗学
  • 2篇秘书
  • 2篇回视
  • 1篇大学生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明

机构

  • 15篇河南财经学院
  • 7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2篇王淑萍

传媒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秘书之友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南都学坛(南...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殷都学刊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期以来“秘书文化”研究综述
2018年
长期以来,秘书文化虽与秘书史同宗却没有从古代秘书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当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文化转型的背景下,
王淑萍
关键词:文化转型秘书经济社会书史
《伤逝》女性主体建构的悖谬被引量:1
2008年
在《伤逝》中,鲁迅是以悖论的方式来表达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性的问题的。他把矛盾的元素扭结在一起,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性的追求,而且可以见出著者对于女性的现代主体建构的深切关怀。然而从作者、隐含作者和叙事者之间可以发现,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女性主体声音的失语、女性被启蒙的客体位置以及子君婚姻的生存时空体的转换,构成一种主体性建构的悖谬。
王淑萍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体悖谬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现代主义追求被引量:3
2008年
西南联大诗人群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缺乏灵魂上的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在以艾略特、瓦雷里、里尔克、奥登等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求相适应的诗的观点与形式,由生命的"沉潜"进入了艺术的"沉潜"状态,完成了诗的观念的转变——由单纯的情感的宣泄到经验的传达。
王淑萍
关键词:西南联大诗人群体现代主义
作为方法的“最大量意识状态”——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方法阐释被引量:1
2011年
袁可嘉作为重要的诗论家,创立了"新诗现代化"——"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的理论,其作为方法的则是经常被强调的诗歌应表现"最大量意识状态"。从这一方法来看,其理论视域非常开阔,主要来源于瑞恰慈、T.S.艾略特和里尔克诗论。英语诗人艾略特与德语诗人里尔克在各自的诗学文化背景中都强调"诗是经验"的理论,却有着内化与否的区别。袁可嘉以此为基础找出了他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并把他们的理论与瑞恰慈的心理学诗学融合在一起,把"最大量意识状态"作为综合现实、象征、玄学的新诗学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新诗确立了新的规则。
王淑萍
关键词:新诗现代化
试论徐志摩诗美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追求至纯至美的诗人。本文从真纯美和格律美两大特征谈论徐志摩对诗 美的追求。他诗艺的创格,为新诗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体现了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 追求。
王淑萍
关键词:诗美创格新诗诗艺
新诗创造性想象对旧诗的瓦解
2009年
新诗的发生与成立有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同时也还是一个历史扩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它在传统/现代、新/旧的二元对立中,排斥其他的诗歌实践,从而开创了新的审美空间。新诗的"新",新在功能的现代转换上,表现在语言、体式上,同时也新在意义和新的美学追求之中,功能的现代转换、诗形(诗体)的变化、阅读程式的不同、新诗对内在主体性的努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新诗创造性想象对旧诗的瓦解。
王淑萍
关键词:新诗瓦解旧诗
中国现代诗学回视——兼论“诗言志”与“诗缘情”被引量:2
2011年
回视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主情"、"主知"与中国古典诗论的"诗言志"、"诗缘情"有着惊人的一致。中国古典诗论沿着由理性言志到感性抒情两大路径,完成了文(诗)论由读者向创作的转变;中国新诗在诗体大解放的背景中产生后,以白话新诗为起点,由"五四"时期到40年代历经近30多年的艰辛努力,走过了由主情到主知的发展转变。中国新诗派建立起经验与新诗的现代性联系,强化现代诗人的现代意识,促进新诗现代诗品的生成,完成了由传统诗学到现代诗学的彻底转型。
王淑萍
关键词:现代诗学主情言志缘情
论秘书团队的和谐文化
2017年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儒家守成、道家应变、墨家生变,它们和谐共存,给秘书团队和谐文化建设带来启示。秘书团队的内部结构、成员的差异性、个人归属感、集体效能感以及权力的配置在共同目标责任上的统一,都使团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运用和谐思维方式提升全员素质,换位思考、反求诸己、守信重诺、持中贵和,可很好地构建秘书团队的和谐文化。
王淑萍
关键词:团队工作和合文化墨家团队目标团队领导
《你别无选择》的现代先锋性解读被引量:1
2007年
伴随着新时期民族文化反思的深入,反传统的西化意向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知识者开始了关于现代性的思考。孕育于这种文化背景之中的《你别无选择》,以其叙事视角的隐蔽性,意识流、非情节化处理的方法和象征意象的运用,向艺术法则的常规及正统发出挑战。
王淑萍
关键词:叙事视角意识流象征意象现代主义
贯通三个渠道,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引量:4
2007年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三个课堂"工程,即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第一课堂,以大学校园文化熏染和各种活动为主体的第二课堂,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课堂。这三个课堂构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三个主渠道,如果说第一课堂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第二课堂偏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第三课堂则偏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王淑萍
关键词:三个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