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巍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肾间质
  • 6篇纤维化
  • 6篇纤维细胞
  • 6篇间质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增殖
  • 5篇体外
  • 4篇周期
  • 4篇细胞周期
  • 3篇肾间质纤维化
  • 3篇体外增殖
  • 3篇周期素
  • 3篇细胞周期素
  • 3篇间质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人肾间质成纤...
  • 2篇肾间质成纤维...
  • 2篇体外培养
  • 2篇周期蛋白

机构

  • 7篇泸州医学院
  • 6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曹灵
  • 7篇王巍
  • 7篇于国华
  • 7篇孙兴旺
  • 5篇张弦
  • 4篇郭庆喜
  • 3篇唐学清
  • 3篇郭勇
  • 2篇陈宣世
  • 2篇王琼
  • 2篇许凯
  • 1篇邓勇
  • 1篇刘俊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梗阻性肾病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规律的初步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梗阻性肾病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规律。[方法]取慢性梗阻性肾病(UUO)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取材,体外培养1~7代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比色法检测体外培养第3代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光度值。[结果]原代培养5~7 d后,组织块周围开始长出数目不等的立方形或长梭形细胞;大约2~3周后,以占绝对优势的长梭形细胞可铺满瓶底。第2~5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多呈长梭形,胞浆丰富,核1~2个不等,偶见核仁,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周围有长短不一的轴状突起,并有无定性成分分布于4周。第6、7代细胞形态变化较大,细胞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长梭形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出现空泡和(或)颗粒状物质等细胞衰老、变性的形态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2代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强阳性,角蛋白(keratin)散在灶性个别细胞弱阳性;第3~6代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强阳性,结蛋白(desmin)和角蛋白阴性。传3代细胞MTT结果显示第3~5 d增殖速度最快,d 7细胞数量达到高峰,d 9后细胞生长相对稳定。[结论](1)用组织块培养法在体外顺利培养出梗阻性肾病来源的hRIFs。(2)传3~5代hRIFs纯度高、活性佳,于接种培养后3~5 d进入对数增长期,体外实验研究选择该时期的hRIFs较好。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张弦王巍郭庆喜陈宣世
关键词:梗阻性肾病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增殖
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及cyclinD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体外培养鉴定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R IF s),用四甲基偶氮唑(M 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hR IF 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素D 1(cyclinD 1)基因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DS-201对hR IF s增殖活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机制可能与DS-201抑制hR IF s中cyclinD 1基因表达,延长细胞周期有关。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张弦郭庆喜王巍唐学清郭勇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
人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过程中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与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体外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hRIFs并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第1、3、5、7和9天hRIFs的细胞总量、cyclinD1表达阳性的细胞数量以及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体外培养1~9d,hRIFs细胞总量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S”形,第3~5天细胞数量增长最迅速为对数生长期,第7~9天细胞数量增长最平缓;表达cyclinD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在对数生长期内最多,第3、5天cyclinD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结论cyclinD1表达量增加与hRIFs的体外增殖速度有密切关系,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王巍张弦陈宣世王琼郭勇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D1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素E表达与人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表达与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0在泸州医学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并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第1,3,5,7,9天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数量、细胞周期素E表达阳性的细胞数量以及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各时间点阳性细胞细胞周期素E平均吸光度值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①体外培养1~9d,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细胞总量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S”形,第3~5天细胞数量增长最迅速为对数生长期,第7~9天细胞数量增长最平缓。②细胞周期素E表达阳性细胞比率以第3,5天最高,随后阳性细胞的实际数量仍有所增加,而阳性比率开始缓慢降低。③细胞周期素E平均吸光度值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由弱变强再变弱的变化规律,平均吸光度于第5天最高,第7,9天细胞周期素E呈下降趋势。结论:细胞周期素E表达量增加与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速度有密切关系,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郭庆喜张弦王巍许凯唐学清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E纤维化成纤维细胞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纤维化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及cyclin E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1
2007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RIFs;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 cyclin E基因的表达。结果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用药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第3、5、7、9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1天用药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②DS-201抑制hRIFs体外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cyclin E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通过G1/S关卡,延长细胞周期实现的。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唐学清郭庆喜张弦王巍许凯
关键词:纤维化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素E
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0在泸州医学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国家中医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手术切除的部分肾脏标本,患者知情同意。研究方案获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并鉴定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③实验评估: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波形蛋白、结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及体外培养第2~5代细胞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①培养细胞形态学变化:第2~5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呈长梭形,显微镜下可见1~2个核仁;细胞之间界限清晰,呈鱼群状或栅栏状排列。②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2代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强阳性,角蛋白散在灶性个别细胞弱阳性,结蛋白呈阴性表达;第3~5代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强阳性,结蛋白和角蛋白呈阴性表达。③核型鉴定结果:第2~5代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呈正常人体细胞二倍体核型。结论: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及核型鉴定,体外培养第3~5代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不仅达到纯化而且遗传性状稳定。
曹灵孙兴旺于国华王巍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与鉴定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构建肾纤维化来源人肾间质FBS的离体培养模型。方法:用慢性梗阻性肾病(UUO)患者手术取材标本,体外培养5代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状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柳叶形,核1~2个;第2~4代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生长速度最快;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达波形蛋白(vimen -tin) ;结蛋白(desmin)和角蛋白(keratin)表达为阴性。结论:在体外成功培养出纤维化来源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第2~4代体外培养细胞是细胞试验的最佳选择。
孙兴旺于国华曹灵王琼邓勇王巍郭勇刘俊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