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新

作品数:127 被引量:264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98篇动脉
  • 73篇主动脉
  • 43篇腔内
  • 35篇夹层
  • 34篇血管
  • 33篇主动脉夹层
  • 25篇主动脉瘤
  • 23篇腔内修复
  • 19篇腔内治疗
  • 19篇腹主动脉
  • 17篇腹主动脉瘤
  • 13篇手术
  • 10篇动脉瘤
  • 10篇修复术
  • 9篇动脉狭窄
  • 9篇颈动脉
  • 9篇静脉
  • 8篇动脉弓
  • 7篇外科
  • 6篇下肢

机构

  • 126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三明市第二医...

作者

  • 127篇王利新
  • 102篇符伟国
  • 46篇郭大乔
  • 35篇王玉琦
  • 34篇蒋俊豪
  • 33篇史振宇
  • 30篇唐骁
  • 27篇陈斌
  • 25篇杨珏
  • 24篇董智慧
  • 19篇徐欣
  • 16篇竺挺
  • 16篇原野
  • 14篇石赟
  • 6篇岳嘉宁
  • 5篇郭宝磊
  • 4篇李炜淼
  • 4篇司逸
  • 4篇严栋
  • 3篇谭辉

传媒

  • 12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外科理论与实...
  • 9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大众医学
  • 5篇中国血管外科...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血管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家庭用药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家庭医学(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5篇2025
  • 14篇2024
  • 10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主动脉夹层远端动脉瘤分区多分支支架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动脉夹层远端动脉瘤分区多分支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覆膜支架,由覆膜和主支架构成,所述主体覆膜支架自其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为上半段、腰部过渡段和下半段;所述上半段在其垂直方向的上部、下部分别为...
王利新张宇翀胡诚凯李哲昀符伟国
歼灭美腿上的“蚯蚓”
2006年
李莉今年27岁,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年轻貌美的她为人随和、性格开朗,同事们都很喜欢她。五月的上海已有了初夏的味道,街上穿裙子的女孩子渐渐多起来,可李莉却和那些漂亮裙子无缘,因为她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每当看到自己腿上那条难看的“蚯蚓”,李莉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为什么别的女孩子能穿漂亮裙子,我却不能?静脉曲张,为什么偏偏找上我!”为了治好静脉曲张,李莉也曾去过几家医院。可当她听说手术可能会留下瘢痕时,又犹豫了……
王利新王玉琦
关键词:蚯蚓下肢静脉曲张女孩子裙子漂亮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2019年
主动脉瘤及夹层(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AAD)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病,可导致主动脉破裂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起源于不同的胚层,胸主动脉疾病和腹主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差异较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thorac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TAAD)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升主动脉部位发病则更早,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致病[1]。腹主动脉瘤平均发病年龄在75岁以上,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环境因素相关。在急性主动脉疾病中,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多为散发,其发生率<2%,手术预后通常较好[2-3]。
张薇(综述)王利新王利新
关键词:基因发病机制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内脏动脉重建问题被引量:4
2015年
腔内修复术目前已逐渐成为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案,但是腔内修复需要在主动脉病变近远端有足够的锚定区.累及内脏动脉和内脏动脉开口附近的病变仍是常规腔内修复术的禁区.近年来,烟囱技术、三明治技术、杂交技术的开展与开窗支架、带分支支架的应用拓展了腔内修复术的应用范围,此类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逐渐获得了腔内修复的机会.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术者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特点、自己的经验和所能获得的腔内修复器材等因素进行判断选择.
符伟国王利新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假体和植入物
一种手电筒型LED伤口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电筒型LED伤口治疗仪。其外形类似于手电筒,分为手柄和灯头。其中手柄包含外部可调节档位的控制按钮以及内部电池驱动电路等。灯头包含LED光源、反光杯和透镜。LED光源固定于灯头底部,LED光源发出的光经过...
包熙鸿刘木清周小丽王利新
文献传递
三维打印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2024年
三维(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疾病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提供功能性评估指标,并预测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血管外科领域,3D打印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不仅能清晰展示血管的解剖结构,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3D打印技术为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个性化和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3D打印模型可精确地复制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包括病变部位、分支血管和周围组织。将3D打印技术及其研究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可通过观察和触摸这些模型,更好地了解患者术前的主动脉情况。带教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术前规划,讨论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并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这对帮助学生熟悉手术步骤和技术要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术规划能力,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谢新胜黄玉龙洪翔阚远晴莫凡迪胡诚凯符伟国王利新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教学经验腔内治疗
下肢血管损伤4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损伤病变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43例血管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30例为下肢动脉血管损伤,其中男性病人26例。主要为动脉血管损伤,其中髂外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损伤10例,股总动脉损伤7例,胭动脉损伤5例,股深动脉损伤2例,胫腓干损伤1例。3例病人因动静脉瘘同时合并静脉损伤。22例病人接受开放手术治疗,6例病人行腔内治疗,2例病人接受药物治疗。结果开放手术组中2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1例因救治无效而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胭动脉损伤合并骨折者术后因血管再次栓塞而行截肢术,其余19例术后恢复良好。开放手术组中1例死亡者和2例截肢者失访,其余19例随访2~36个月,1例病人36个月发生人工血管吻合口处中度狭窄,AB10.75,其余病人下肢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腔内治疗组术后症状消失,病人随访6~24个月,支架通畅,无并发痘发生。药物组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病人随访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12个月,间破距离较治疗前延长。结论下肢血管损伤发病率不高,尽管近年来救治手段有了较大提高,仍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腔内治疗是治疗血管外伤的新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有较多优点,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王利新郭大乔符伟国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石赟竺挺唐骁王玉琦
关键词:下肢血管损伤腔内治疗血管内支架
多囊蛋白在主动脉夹层血管壁中表达下调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应用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y,IHC)研究多囊蛋白(polycystin)在夹层组血管标本和正常对照标本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急性期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标本12例,正常胸主动脉12例.抽提标本总RNA,以GAPDH基因为参照,采用Real time PCR比较AD组和对照组polycystin基因在RNA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olycystin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两组各个标本在高倍视野下随机选择3个部位进行阳性细胞计数,比较两组polycystin在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 AD组polycystinl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0.32倍(P<0.01),AD组polycystin2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0.34倍(P<0.01);AD组polycyst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0.41倍(P<0.05),AD组polycystin2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0.39倍(P<0.01).结论 AD组标本polycystin1和polycystin2在RNA和蛋白质水平都存在表达下调;polycystin1和polycystin2的低表达可能是AD发生的重要发病机制.
王利新符伟国郭大乔蒋俊豪王玉琦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基因表达病因
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现况被引量:7
2016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口进入血管中层,使主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l761年,Morgani首次描述了主动脉夹层的特点,1820年,Lacnnce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随后研究发现,动脉瘤是部分夹层慢性期的表现,并非所有夹层都有动脉瘤变。虽然之后有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分离等命名,但都不能概括疾病的全部,
王利新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假腔ANEURYSM进入血管主动脉内膜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预弯的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一,外侧弯曲面一上设有开口一,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分支支架一...
符伟国周旻王利新司逸董智慧郭大乔陈斌史振宇杨珏蒋俊豪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