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美
- 作品数:81 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被引量:17
- 2018年
-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徐飞王俊美杨共强宋玉立赵凯韩自行李丽娟刘露露李亚红张姣姣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一株交枝顶孢霉WS-21及其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交枝顶孢霉WS‑21及其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属于植物病害生防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帚枝霉属交枝顶孢霉WS‑2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43。本发明公开的帚枝霉属交枝顶孢霉WS‑21对...
- 王俊美李亚红徐飞李丽娟刘露露张姣姣韩自行冯超红王爽
- 一种球毛壳菌及其在小麦促生增产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保藏名称为12XP1‑2‑3,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83,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9年1月23...
- 宋玉立徐飞王俊美韩自行李亚红冯超红
- 文献传递
- 两个小麦生产品种抗白粉病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感病品种豫麦49作母本,抗病品种周麦12和藁麦890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植株与豫麦4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GY01单孢菌系,分别对F1、F2、BC1代及其亲本的幼苗进行人工接种,研究它们的抗性表现和杂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周麦12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藁麦8901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 代君丽刘红彦王俊美李洪连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
- 白粉菌诱导的小麦类萌发素蛋白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克隆受白粉菌诱导的小麦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分析其在感、抗病单株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其在小麦抗白粉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基因芯片结果,结合电子克隆与RT-PCR方法,克隆到一个受白粉菌诱导的小麦类萌发素蛋白基因。通过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对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定位。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该基因片段在抗病植株、感病植株白粉菌诱导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一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小麦类萌发素蛋白基因片段,命名为TaGLP5(GenBank登录号为FJ59447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与已知的来自禾本科的萌发素蛋白分属不同的进化分支,很可能是新的小麦萌发素蛋白成员。通过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该基因片段定位在小麦的5A染色体上。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白粉菌诱导,且在接菌后的24h以前抗病中的表达量高于同期感病株。【结论】本实验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是一个新的成员。该类萌发素蛋白在感、抗植物受白粉菌诱导上调表达,但是表达量、表达时间上存在差异。推测该基因参与了小麦对白粉菌的防御反应。
- 王俊美孙燕飞刘红彦康振生徐红明
- 关键词:白粉菌克隆染色体定位
- 我国小麦新病害茎基褐腐病发生危害及病原学
- 2023年
- 2019—2020年,在河南省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了小麦新病害茎基褐腐病,小麦灌浆期河南省周口市项城的发病率为35%,安阳市、漯河市和南阳市零星发病。通过对变褐叶鞘进行组织分离,得到74株白色稀疏绒状真菌分离物。基于多基因(ITS、β-tublin、RPB2和EF-1α)序列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和菌株形态鉴定结果表明:74株分离菌株中22株为Microdochium nivale,52株为M.majus。M.nivale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大小为(11.62~26.04)μm×(2.43~4.44)μm,平均为17.07μm×3.57μm(n=240),有1~3个隔;M.majus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大小为(15.63~33.82)μm×(3.36~8.95)μm,平均为25.14μm×5.45μm(n=240),有1~6个隔。M.nivale和M.majus两种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均为20℃,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板上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93和0.89 cm·d^(-1)。M.nivale在5~25℃下的平均生长速度均高于M.majus。M.nivale和M.majus在10℃条件下(PDA培养基)培养40 d后,均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团,而其他温度产生的分生孢子团较少。代表性菌株菌丝体接种‘矮抗58’的结果表明,M.nivale和M.majus对‘矮抗58’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14.5~33.0和11.6~28.0,两种菌的致病力相当。本研究首次发现在河南省南阳、安阳、周口和漯河,M.majus和M.nivale可以引起小麦新病害即茎基褐腐病,研究结果为小麦茎基褐腐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 石瑞杰徐飞宋玉立宋玉立刘露露刘露露李亚红李亚红韩自行张姣姣王俊美王俊美
- 关键词:致病力
- 一种预测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茎秆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茎秆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方法,属于植物病害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基于茎基腐病的病害等级进行呕吐毒素的含量预测。实施例中基于两年田间试验数据进行秸秆中呕吐毒素和病害级别的预测模型构建...
- 徐飞石瑞杰宋玉立王俊美刘露露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
- 文献传递
- 25份北欧小麦抗白粉性评价及抗白粉病基因标记鉴定(英文)
- 2009年
- 采用苗期人工接菌的方法鉴定了25份北欧小麦对河南省7个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分离物的抗性,同时利用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2、Pm3f、Pm4、Pm6、Pm13、Pm16、Pm21和Pm24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中抗性优良的材料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份材料对所有接种的白粉病菌菌株表现高抗或免疫;其中NGB7476和NGB7809携带Pm4a和Pm16基因,NGB7481和NGB9954携带Pm6和Pm16基因,NGB9955和NGB9956同时携带Pm4a、Pm6和Pm16基因,8份材料均不携带Pm2、Pm3f、Pm4b、Pm13、Pm21和Pm24基因。
- 王俊美刘红彦康振生Buchenauer Heinrich宋玉立王瑞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分子标记抗病育种
-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 徐飞杨共强何文兰宋玉立王俊美李亚红
- 关键词:小麦品种全蚀病抗病鉴定
- 一种球毛壳菌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毛壳菌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中的应用,所述球毛壳菌的保藏名称为12XP1‑2‑3,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83,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9年1月23日。...
- 徐飞宋玉立王俊美张姣姣韩自行李亚红石瑞杰李丽娟刘露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