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高云
- 作品数:42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谢强教授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经验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总结谢强教授运用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谢教授医案,查找相关文献,分析选穴及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耳鸣的机制,阐述转移兴奋灶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的临床经验。[结果]谢教授在治疗时先刺远离患处的健侧远端腧穴,针刺时针尖朝患部方向强刺激,使脑部兴奋灶转移;后刺近端上部患处腧穴,轻手法、弱刺激以应答远端腧穴针气。针刺取穴选取健侧合谷、神门、外关等远端腧穴为主,重刺激;选取听会、翳风、翳明、百会等病位近端腧穴为辅,轻刺激作为应答。文中所举验案为肝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耳鸣,谢教授运用转移兴奋灶针法,滋补肝肾、清养耳窍,疗效甚佳。[结论]谢教授重视“近病远治”,倡导“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适宜临床推广。
- 张艳艳谢强熊高云吕善广林炜戈言平
- 关键词:耳鸣验案中医传承名医经验
- 中药防治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截至 2016年底,全国有持证残疾人 3219. 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感音神经性聋.而内耳血流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尤其为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cochlear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所致.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硫代硫酸钠、硫辛酸、乙酰半胱氨酸、阿司匹林、巴曲酶和糖皮质激素等[1],但它们作用机制单一,且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总体疗效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中药因其疗效稳定、毒副作用较少、多靶点起效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其在CIRI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徐锦杨悦杨悦金继业应茵熊高云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药防治耳蜗ISCHEMIA感音神经性聋乙酰半胱氨酸
- 细菌生物膜的电镜下特征及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下所取钩突、筛窦黏膜标本是否存在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及其形态学特征,探讨细菌生物膜在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CRS伴有鼻息肉患者(试验组)和11例无CRS的鼻骨骨折患者(对照组),在鼻内镜下取钩突、筛窦黏膜(患者均知情同意),扫描电镜电镜下观察,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生物膜,并描述其形态学特征。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问的差异,对细菌生物膜的存在与部分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并行cT评分。计量资料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小样本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试验组15例患者中发现9例有细菌生物膜;对照组11例患者中发现1例有细菌生物膜,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949,P〈0.01)。扫描电镜下,试验组9例患者标本中发现具有水通道、三维结构、基质包被的球形和椭圆形小体等典型特征的细菌生物膜。5例(包括1例对照组)标本发现除具有典型细菌生物膜特征外,还可见到与普通炎症导致的纤毛排列紊乱、缺失不同的纤毛黏聚。试验组细菌生物膜阳性患者的鼻窦CT评分(15.89±6.30)高于细菌生物膜阴性的患者(9.50±5.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结论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CRS患者鼻黏膜中存在水通道、三维结构、基质包被的球形和椭圆形小体的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生物膜。纤毛黏聚可能是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有表现,是否也可以作为判断细菌生物膜存在的标志,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细菌生物膜的存在与CRS的发病密切相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也可能是CRS难治的原因之一。
- 熊高云陈海红汪审清谢晓兴林炜沈强
- 关键词:鼻窦炎生物膜显微镜检查
- 改良切排法治疗耳前瘘管感染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易形成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是行脓肿切开引流,但往往会出现病程迁延。自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00例耳前瘘管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对照组)和改良切排法(试验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熊高云汪审清沈强郭丽明戈言平
- 关键词: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引流先天性耳前瘘管病程迁延
- 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累及眶壁的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例及几点体会
-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完整切除累及眶壁的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累及眶壁的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和预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性,37岁,因"头晕半年,头痛...
- 熊高云孙国臣谢晓兴
- 关键词:上颌窦恶性肿瘤鼻内窥镜手术腺样囊性癌
- 国人颅中窝入路手术中一点法定位内耳道的相关解剖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国人颞骨岩部表面标志与内耳道 (IAC)的空间位置关系 ,定位内耳道中点 ,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1 5例 (30侧耳 )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磨除内耳道表面骨质 ,暴露耳蜗 (C)、上半规管(SSC)、前庭 (V)等 ,用游标尺进行测量。 结果 ;双耳外耳道口上壁中点连线与双耳内耳道中点 (O)连线基本一致 ,该连线与鳞部内侧交点 (A)至内耳道中点距离为 (31 .5 9± 2 .33)mm。 结论 :熟悉内耳道毗邻解剖关系 ,有利于安全定位内耳道 ,扩大手术视野 。
- 马超武吴皓熊高云张速勤闵密克孙浩徐建中詹玉琴李兆基周水淼
- 关键词:内耳道
- 耳鼻喉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通过分析医院耳鼻喉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从患者因素、护理因素、治疗因素及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文章认为,耳鼻喉科由于患者数量大、病情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诊疗过程易发生院内感染。虽然耳鼻喉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无法彻底避免,但采取如加强医院相关管理、组织人员培训等有效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谢晓兴熊高云沈强林炜徐锦
- 关键词:耳鼻喉科
- 通窍鼻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通窍鼻炎颗粒,检测并比较2组的白细胞介素(IL)-4、IL-5、IL-9、IL-10、IL-12、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L-4、IL-5、IL-9、IL-10、IL-12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4、IL-5、IL-9、IL-10均降低,IL-12均升高,且观察组IL-4、IL-5、IL-9、IL-1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L-1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IgE、E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gE、EOS均降低,且观察组的IgE、EO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能够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
- 吴方星熊高云戈言平郭丽明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
- 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AR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和固本祛风汤治疗,用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计分法,根据不同时期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方面情况评价疗效;并在鼻内镜下取黏膜组织作为标本,用免疫组化检测cyclinB1和p21蛋白在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治疗时期,两组有不同治疗结果。疗程2周以后,固本祛风汤组对AR的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经固本祛风汤治疗的AR鼻黏膜上皮细胞上cyclinB1蛋白表达增加(P<0.05),p2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固本祛风汤治疗AR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cyclinB1蛋白,下调p21蛋白表达相关。
- 郭丽明丛品沈强熊高云戈言平
- 关键词:AR布地奈德CYCLINB1P21
- 侧颅底罕见肿瘤诊治(附6例报告)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侧颅底罕见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影像学的初步诊断,根据肿瘤性质及范围采用颞骨及颞下窝联合进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侧颅底肿瘤,巨大畸胎瘤、骨母细胞瘤、巨大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 tumor)、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等均成功进行了手术,肿瘤全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提高了侧颅底罕见肿瘤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马超武熊高云闵密克孙浩吴皓张速勤周水淼李兆基朱明
- 关键词:外科手术罕见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