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盛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国内外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模式选择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新型城镇化对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已有国内外居民出行选择研究多针对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然而中小城市在用地布局、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出行特征等方面都与大城市存在差异.文章基于PRISMA方法筛选国内外文献,归纳中小城市的规模特点与交通问题,总结居民出行特征,梳理居民出行模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欧美中小城市主要交通问题为交通堵塞与交通污染,亚非中小城市除交通拥堵外,还存在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偏低与交通管理落后等问题城市建成环境、交通发展政策、居民社会经济特征与出行态度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居民出行模式选择论文可为我国中小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 向进沈青胡宏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基于GIS-CA模型的城镇空间发展分析——以吴江市临沪经济区为例
- 将城镇的空间发展看作是一个受大尺度因素限制和修改的局部尺度上的自组织过程,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讨论城镇发展的内涵。在宏观层面分析了城镇用地演变的动力,预测城镇用地变化量;在中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城镇用地演变的外部调...
- 徐建刚陈昌勇沈青
- 关键词:城镇发展GIS
- 文献传递
-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被引量:39
- 2009年
-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 潘海啸沈青张明
- 关键词:交通规划绿色交通土地利用街区城市形态
- 内城区的区位特征与低收入者的就业可达性被引量:15
- 2007年
- 城市失业空间特征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现行的测度方法则往往过于简单化。本论文提出一种较优的可达性测度方法,从而使研究者一方面能把就业竞争考虑在内,另一方面能区分地理位置和交通模式对测度结果的影响。作者用这种改进了的方法来研究居住在波士顿内城区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可达性。主要数据来源是1990年美国人口普查和波士顿都市区通勤时间矩阵。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尽管内城区的中心位置依然给居住在该区的低收入劳动者带来地理区位优势,但是机动车拥有状况却是可达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大部分住在内城区的低收入者都不拥有私人汽车,所以他们的空间机动性有限,其结果是他们的就业可达性普遍低。
- 沈青张岩张峰
- 关键词:就业竞争低收入者可达性区位特征
- 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以南京为例被引量:17
- 2009年
- 通过分析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症结是交通供需间的不平衡。处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供需总量上的不平衡,而供需在时空上的不匹配和道路利用效率低下只是次要原因,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扩大交通设施供给,同时减少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过度集中。城市空间发展应采取适度分散化模式,交通规划指导思想应从提高机动车的机动性转向提高绿色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后指出,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下,该发展对策是能够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实现的。
- 刘贤腾沈青朱丽
- 关键词:交通拥堵问题
-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交通工程、城乡规划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交通拥堵的诱因复杂、多样,不能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站在学科发展角度,从交通工程、城乡规划、经济学3个视角,剖析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提出应以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为前提,从理论到技术不同层次提出指导方法:1)从学科发展,即战略上,应鼓励多学科共同解释和治理城市交通;2)从研究视角,即战术上,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双重维度的分析;3)在具体分析方法上,构建适合中国城市的面向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方案和政策的社会经济收益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应清醒地认识相关学科理论的不足,谋求不同学科的融合和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方法变革,共同努力从学科层面给予治堵更为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
- 石飞沈青
- 关键词:交通政策交通拥堵交通工程城乡规划经济学
- 为多样化城市生活服务的多元交通体系
- 城市应该探索适用于自己的多元交通系统发展途径,中国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开发密度非常高,高密度一方面会降低交通速度,另一面会提高城市活动的临近程度。这两方面的影响对可达性产生相反的作用。为了减轻开发密度对交通运行速度的负面影...
- 沈青
-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济体制服务质量
- 更新城市研究中的空间视角和分析框架被引量:4
- 2010年
- 要理解许多当代城市问题,必须从包含了地理、技术和社会经济等维度的空间视角出发。作者在文中首次提出一个将地理区位、交通方式与通讯手段、有关的社会经济特征等视为要素的空间视角。这些要素一起决定了有效距离及由有效距离而定的场所及人的空间处境。对这个视角进行理论探讨后,作者使用波士顿都市区的通勤数据来做分析,举例说明了能影响空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作者接下来应用这个空间视角,对两个重要城市研究领域里的关键问题提出新见解。领域之一是城市低收入劳动力市场,关注的是在都市区经济活动日益分散的情况下获得就业机会的问题。运用与所提出的空间视角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发现,在美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空间处境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他们的交通方式而不是他们的居住区位。另一个领域是远程通讯,关注的是远程通讯对出行行为和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研究地理、技术和社会经济要素在构成及跨越物质活动空间与虚拟活动空间时的作用,我们能够增强空间分析能力,从而理解不同情境下的远程通讯的空间效应。
- 沈青刘贤腾翁加坤
-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远程通讯
-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以常州市区为例被引量:50
- 2007年
- 以常州市区为例,重点从产业空间管治的角度,分析了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城市管治重构与空间整合。通过分析现状开发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址方面的问题,论文认为,当前制度框架、经济政策与要素集聚、社会文化及空间规划等方面是造成目前中心城区之间管治冲突的主要原因;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利于城市规模的做大和某种程度上规避强大的县级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日益突出的矛盾,但当前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地削减这两大空间单元之间的本质冲突。进而,论文又从制度重构、政策导向与空间整合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要构建有效的市区管治模式、实现空间协调发展与整合。
- 甄峰简博秀沈青郑俊
- 关键词:区域管治行政区划
- 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交通模型的现状和发展的比较。首先回顾了美国在交通规划模型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交通问题的特征,及其交通模型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张中国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上,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而应当大胆创新。其次,认为交通规划模型的研发,应该从提高预测能力和增强分析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对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做客观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建模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最后,讨论了交通规划和GI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技术问题。
- 杨齐霍华德.斯莱威沈青
-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需求模型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