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隽琦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放疗
  • 4篇调强
  • 4篇图像
  • 3篇食管
  • 3篇疗法
  • 3篇放射疗法
  • 2篇调强放疗
  • 2篇调强计划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图像采集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屏气
  • 2篇稳定性
  • 2篇腺癌
  • 1篇电子束
  • 1篇断层扫描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6篇汪隽琦
  • 7篇胡伟刚
  • 6篇徐志勇
  • 6篇李龙根
  • 3篇彭佳元
  • 2篇杨昭志
  • 2篇许青
  • 2篇杨焕军
  • 2篇陈兰飞
  • 2篇俞晓立
  • 2篇周莉钧
  • 2篇郭小毛
  • 1篇王玉洁
  • 1篇黄啸
  • 1篇龚敏
  • 1篇来松涛
  • 1篇常熙
  • 1篇赵建东
  • 1篇张丽
  • 1篇王佳舟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系统日常质量保证程序的建立及剂量参数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疗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建立该系统的日常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程序并评价其剂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QA程序包括安全性及功能性和能量指标及输出剂量的测试,并对2年来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剂量参数的稳定性。结果: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测试结果均正常;4、6、9和12 MeV电子束的能量指标分别为(0.666±0.015)mm、(0.839±0.009)mm、(0.781±0.010)mm和(0.724±0.009)mm,输出剂量误差分别为(0.511±0.671)%、(0.278±0.516)%、(0.368±0.532)%和(0.382±0.912)%,均符合相应标准且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建立的日常QA程序适合于术中放疗系统,且该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汪隽琦马金利胡伟刚孙力宁
关键词:术中放疗稳定性
胃癌简化调强放疗(sIMRT)中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对肾脏和肝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比较在胃癌简化调强放疗中使用物理约束条件和物理+生物约束条件对肾脏和肝脏的保护,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减少肝、肾剂量的方法,同时探讨如何在sIMRT计划中使用EUD,以及在使用EUD参数时应注意的问题,为物理师制定...
常熙李龙根徐志勇周莉钧汪隽琦
关键词:胃肿瘤调强放疗
文献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剂量覆盖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按照RTOG标准及术中放置钛夹的位置勾画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并分析相应区域受量.结果 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3.0±7.5)、(17.9±11.3)、(7.3±6.6)Gy,V9s分别为(29.9±17.7)%、(9.0±14.5)%、(0.1±0.3)%.所有前哨淋巴结均位于第Ⅰ站腋窝淋巴结区域,前哨淋巴结的平均剂量为(43.0±10.0) Gy,58% (19/33)的平均剂量>45 Gy.结论 采用逆向IMRT照射乳腺时,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受量有限,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且未清扫腋窝者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张丽王玉洁俞晓立陈佳艺陈兰飞汪隽琦柳光宇郭小毛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前哨淋巴结
间歇式屏气CBCT图像采集优选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实用型间歇式屏气CBCT图像采集优选模式。方法 利用自制呼吸运动模型模拟肿瘤患者膈肌附近肿块在屏气和自由呼吸状态下的运动情况并行CBCT扫描。扫描模式有常规屏气CBCT扫描(主要分为屏气间隙暂停扫描、进行自由呼吸、自由呼吸不计入扫描过程)及间歇式屏气CBCT扫描Ⅰ型和Ⅱ型(主要分为若干个屏气和自由呼吸时段,以近3∶1比例作间歇式调配并一次完成扫描),将常规屏气CBCT扫描作为标准技术,与2种间歇式屏气CBCT扫描就图像质量及使用该图像实现三维配准的精度进行量化比较分析。间歇式屏气CBCT图像质量参数与常规屏气CBCT图像行配对t检验。结果 2种间歇式屏气CBCT图像均产生运动伪影,其重建像素值与常规扫描相比较为一致(P〉0.05),均匀性无明显改变(P=0.02、0.53),但图像信噪比分别减少30%和60%(P〈0.05)。图像配准误差除上下方向最大为0.4 cm以外,其余均在0.1 cm以内。结论 在体模研究阶段,间歇式屏气CBCT扫描图像采集模式并未明显降低图像质量和配准精度,其实际临床的可行性还需在大量患者身上进一步得到验证。
汪隽琦胡伟刚彭佳元罗吉
食管癌靶区剂量不均匀性提高在逆向调强计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提高靶区剂量不均匀性在食管癌逆向调强计划中应用的优势。方法10例食管癌患者中,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接受60Gy处方剂量,脊髓最高剂量不超过45Gy,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2套5野放疗计划。严格限制靶区最大剂量在63Gy以内的调强计划(IMRThom)和放松靶区最大剂量的限制到69Gy的调强计划(IMRTinhom)。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PTV剂量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异。结果与IMRThom相比,IMRTinhom增加了靶区最大剂量(t=-23.58,P=0.000)和不均匀指数(t=-11.06,P=0.000),同时提高了其最小剂量(t=-3.37,P=0.012)和平均剂量(t=-4.95,P=0.002),降低了肺组织V5(t=6.96,P=0.000)、V10(t=5.24,P=0.001)、V15(t=4.73,P=0.002)、‰(t=8.08,P=0.000)、%,(t=8.58,P=0.000)及平均肺剂量(t=7.28,P=0.000),两套计划心脏的平均剂量和脊髓的最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食管癌靶区剂量不均匀性的调强放疗计划,对于靶区的剂量递增及肺组织在低剂量照射区域的保护,更具有优势。
汪隽琦李龙根徐志勇杨焕军傅小龙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疗法
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给予三维适形延伸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2007年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延伸野放疗后其总生存率提高,远处转移率降低,但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近年的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术后给予以顺铂为主的同步放化疗提高了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如果延伸野放疗再联合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则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血液学毒副反应必然增加,减低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许多患者将不能按时完成治疗计划,影响疗效。
柯桂好黄啸吴小华黄晓伟刘素萍冯炎陈兰飞汪隽琦蔡树模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子宫颈三维适形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
创新型固定铅门技术在左乳癌一体化调强计划中的剂量优势研究
目的 针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旨在提出一种创新型固定铅门调强技术更好地保护锁骨上区危及器官,建立乳腺一体化调强放疗的优选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1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以治疗位行定位CT扫描,在CT上将乳...
汪隽琦杨昭志胡伟刚俞晓立郭小毛
基于OBI影像仪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平台的建立
临床上应用图像引导下的放疗(IGRT)技术来发现并校正患者实际治疗与放疗计划间存在的位置及解剖学差异从而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然而,IGRT临床应用的先决条件是确保系统运行中安全、有效,本文从机载影像仪IGRT系统质...
汪隽琦
关键词: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乳腺癌切线野治疗计划系统计划跳数的独立核对验证算法的研究
2010年
剂量计算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科室开发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机器跳数(MU)的独立核对验证软件,用来验证TPS计划的机器跳数(MU)。该软件对大多数TPS计划都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于乳腺癌切线野的TPS计划MU验证的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切线野手算MU与TPS所得MU的差异分析,
汪隽琦李龙根徐志勇朱骥
关键词:治疗计划设计切线野乳腺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背景与目的: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乳放疗,为有效地代偿摆位误差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是将临床靶区向计划靶区外放合适的边界,但对于不同乳腺癌患者外放相同的边界是否妥当尚存在争议,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析,探讨各生理特征参数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并进行初步分组,为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97例,利用CBCT分析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肿瘤位置、体重指数、胸围及患侧乳腺体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对于连续变量,按中位数分组;对于肿瘤位置,将患者按左右进行分组,并个性化确定靶区外放边界。结果:患者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分别与头脚方向(Pearson=0.40,P<0.01)、头脚方向(Pearson=0.43,P<0.01)和左右方向(Pearson=0.42,P<0.01)呈中度正相关,同时三者分组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P=0.001;t=-5.182,P=0.001;t=-2.712,P=0.008)。并且胸围及乳腺体积分组在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36;t=-3.550,P=0.001)。按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中位数分组确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3.1~4.5、4.6~8.0和4.9~5.3 m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的体重指数、胸围及乳腺体积与摆位误差存在相关性,推荐根据以上生理特征参数为不同乳腺癌患者确定合理的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
尹志海汪隽琦孟怡然许青杨昭志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疗摆位误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