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河外星团及HII区的多色测光研究 该文给出了对近邻旋涡星系M33中145个HII区和M31中172个球状星团进行CCD多色测光的结果.整个观测由BATC多色巡天系统完成,该系统使用国家天文台60/9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并配备15个中等带宽的滤光片.在该文... 江林华关键词:球状星团 星系演化 星族合成 The Final SDSS High-Redshift Quasar Sample of 52 Quasars at z>5.7 <正>We present our final sample of high-redshift quasars found in the SDSS footprint.The sample consists of 52 ... 江林华文献传递 恒星形成活动区的亚毫米谱线观测和研究 被引量:1 2001年 用KOSMA 3 m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对B35, S146和TMC-2A进行了12CO(J = 3 - 2)谱线的成图观测, 结果表明这3个区域都存在高速分子外向流. 求出了其物理和动力学参量, 并分析了外向流的形态及其与红外源的成协性. 另外, 谱线的中心速度分布表明, 这3个源都存在大尺度的速度梯度. 计算分析排除了外向流等成因, 说明速度梯度由它们的云核旋转引起. TMC-2A中还存在中心核区与大尺度上速度梯度相反的反转现象, 这可能由磁滞造成. 最后计算了云核的旋转角速度, 并讨论了旋转在抗衡分子云的引力塌缩和减缓恒星形成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江林华 江林华 吴月芳关键词:喷流 外向流 恒星形成 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 2015年 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以内的高红移(红移大于6)类星体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探针,这也使得对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研究成为星系宇宙学前沿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高红移类星体观测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宇宙学意义,利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的观测发现早期宇宙中光度最高和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高红移类星体,以及利用亚毫米、毫米和射电波段观测对高红移类星体寄主星系所开展的研究等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江林华 吴学兵 王然 王飞格 樊晓晖关键词:高红移 类星体 The Final SDSS High-Redshift Quasar Sample of52Quasars at z>5.7 江林华目击最初的宇宙 2025年 在韦布空间望远镜观测的最新数据中,出乎意料明亮的星系、神秘的小红点、令人惊讶的大质量黑洞,以及形如腌黄瓜或葡萄串的星系,已在这些星系本不应该如此明亮,也不应该如此庞大。然而,它们就在那里。在韦布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拍摄的图像中,巨大、明亮的奇特天体正在不断出现。凯文·汉林(Kevin Hainline)是利用JWST寻找这些特殊星系的团队的一员。这些星系的亮度、表观质量以及在大爆炸后一眨眼的短暂瞬间就已经存在的事实,成为了这项为期三年的任务中最大的惊喜之一。而这些发现已经引发了很多疑问。今年八月,汉林和其他研究人员聚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的科维理理论物理研究所(KITP),共同推敲这些问题。早期宇宙中随处可见。 丽贝卡·博伊尔 江林华 孙圣修(翻译)关键词:空间望远镜 早期宇宙 特殊星系 发现宇宙早期最大的原初星系团 高红移(红移~6或以上)产星星系是研究早期星系形成和探索宇宙再电离的有力工具。我将介绍近几年我们在高红移星系光谱巡天方面的工作。利用6.5米麦哲伦望远镜上的多光纤光谱仪M2FS,我们对超过两平方度深场天区的高红移星系进行... 江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