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该院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和病房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给予多巴丝肼治疗;治疗组42例除服用多巴丝肼外,加服抗帕金森病的中药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明显优于对照组(71%)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帕金森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性高。
- 江慧玲邬志坚黎丽云
-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疗法
- 尼麦角林联合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病人40例按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哈伯因和尼麦角林,共12周;对照组给予脑复康和尼莫地平.两组用药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程度检查和痴呆度评分.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症状改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E评分从用药前的(16.62±3.37)提高到(23.50±4.72)(p<0.01);对照组从(17.32±3.62)升高到(20.15±5.33)(p<0.05).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ADL 评分从用药前的(44.77±13.34)降低到(40.29±15.46)(p<0.01);对照组从用药前(43.52±14.57)降低到(41.64±14. 27)(p<0.05).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哈伯因和尼麦角林合用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
- 邬志坚黎丽云江慧玲吴丽君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尼麦角林哈伯因胆碱脂酶抑制剂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8例,男56例,女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平喘、消炎、激素和吸氧等综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d。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EC、MMEF变化均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较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 江慧玲邬志坚
- 关键词:肺气肿呼吸功能试验中西医结合疗法
-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邬志坚黎丽云江慧玲吴丽君
- 关键词:脑梗死纳洛酮肝素低分子量
- 高压氧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 王宏隽江慧玲翁其彪王晓雯陈雪林张晓菁陈玲珍尹娜翟洁卿李译容
- 文献传递
- 高氧液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邬志坚黎丽云江慧玲吴丽君
- 止嗽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2例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止嗽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45例MP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止嗽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临床评分分别为(0.51±0.14)分和(0.90±0.11)分,有效率分别为95.45%、73.9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60.87%,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止嗽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具有缓解临床表现、增强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 辜学敏江慧玲陈凤媚王豫
-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疗法止嗽汤阿奇霉素
- VEGF_(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局灶性缺血大鼠脑血管新生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pEGFP-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否促进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第三代BMSCs,当BMSCs生长汇合率为80%-90%时以脂转法转染pEGFP-VEGF165质粒。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组)、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BMSCs移植组(BMSCs/VEGF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BMSCs组与BMSCs/VEGF组大鼠神经功能(BR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BMSCs/VEGF组BRS评分低于BMS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缺血侧比较,BMSCs组和BMSCs/VEGF组缺血侧微血管直径、微血管面积均较其显著增加(P〈0.05或P〈0.01);BMSCs组和BMSCs/VEGF组微血管直径、微血管面积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但BMSCs组与BMSCs/VEG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BMSCs/VEGF组VEGF阳性细胞较BMSCs组VEGF表达显著增加(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s/VEGF组CD3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较BMSCs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VEG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可提高缺血区血管生成,仅在移植后7 d比单纯BMSCs移植VEGF表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在神经行为学评分、微血管新生、CD34表达等方面与单纯BMSCs比较,无明显优势。原因可能与VEGF165质粒转染效率不高及脑血管新生机制复杂有关。
- 邬志坚江慧玲陈泳晖刘宁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