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檀龙云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配子
  • 3篇配子体
  • 3篇配子体发育
  • 3篇发育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1篇器官发生
  • 1篇孢子
  • 1篇孢子萌发
  • 1篇槲蕨
  • 1篇细辛
  • 1篇鳞毛蕨
  • 1篇模式图
  • 1篇荚果蕨
  • 1篇发育模式
  • 1篇发育研究

机构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深圳仙湖植物...

作者

  • 5篇檀龙云
  • 5篇刘保东
  • 1篇李杨
  • 1篇贾蕙宁
  • 1篇徐艳
  • 1篇贾媛
  • 1篇石雷
  • 1篇刘燕
  • 1篇王欣
  • 1篇张凌献
  • 1篇莫日根高娃
  • 1篇李东
  • 1篇李勇
  • 1篇张笛
  • 1篇杨建芬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阔叶鳞盖蕨和粗毛鳞盖蕨(碗蕨科)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以腐殖土为基质,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latyphylla(D.Don)J.Sm.和粗毛鳞盖蕨M.strigosa(Thunb.)Presl进行了孢子繁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孢子同型,三裂缝,萌发慢;孢子萌发需要光,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生长慢,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原叶体心形或其他形状,无毛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性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它们既具有大量的原始性状,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与阔叶鳞盖蕨相比,粗毛鳞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更为原始,说明粗毛鳞盖蕨的系统位置更加低下。首次观察到阔叶鳞盖蕨中细胞自然死亡时的叶绿体聚集现象,粗毛鳞盖蕨原叶体老化时叶绿体呈现规则的、相互镶嵌的多边形的形状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粗毛鳞盖蕨某些细胞中的部分叶绿体成链珠状排列等现象。
张凌献刘保东檀龙云
关键词:配子体发育
薄囊蕨胚胎发育模式——以华北鳞毛蕨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以鳞毛蕨科的华北鳞毛蕨为材料,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人工培养配子体世代,用石蜡切片详细观察记录了胚胎发育全过程,以建立更详细的薄囊蕨胚胎发育模式,为探讨薄囊蕨与其它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及生殖生物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华北鳞毛蕨的胚胎发育垂直于配子体平面和背腹轴,符合俯卧型发育模式,合子第一次分裂平行于颈卵器的长轴方向;胚胎在16细胞时期才能够确定器官发生的原始细胞,且第一叶原基的产生先于第一根原基;海马胚时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突破帽状体形成具有明显维管束结构的第一叶和第一根;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游离核的存在。(2)该文绘制了从合子到第一叶和第一根成熟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早期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核及其核仁的特征、器官的发生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等14个点线图,总结出薄囊蕨胚胎发育的详细模式;该模式支持Nayar的"根叶学说",并主张薄囊蕨和种子植物的茎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二者是平行发展的两个类群。
莫日根高娃王欣贾蕙宁檀龙云刘保东
关键词:胚胎发育器官发生模式图
细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和记录了细辛蕨[Boniniella ikenoi(Makino)Hayata]配子体发育过程,为细辛蕨属(BoniniellaHay.)的系统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孢子单裂缝,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接种7 d左右孢子萌发,14~20 d形成4~7个细胞的丝状体,丝状体阶段容易受到真菌的侵染;70 d左右,配子体发育成熟,多为雌雄同株,原叶体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因光强的不同而改变.并对细辛蕨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系统学意义、抗逆性及光诱导叶绿体运动的生理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李勇杨建芬贾媛檀龙云刘保东
关键词:配子体
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具单裂缝,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不具周壁,孢子外壁局部具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纹饰。接种后10~12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0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65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原叶体受精后幼胚突破颈卵器生长。
徐艳李杨李东刘燕檀龙云刘保东石雷
关键词:槲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
荚果蕨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第一次分裂,分裂面垂直于原叶体纵轴且平行于颈卵器颈部;第二次分裂面平行于原叶体纵轴且垂直于颈卵器颈部;第三次分裂面同时平行于原叶体纵轴和颈卵器颈部。经多次分裂的球形胚胎,胚胎的外上和外下区域几乎同时分别发育出第一叶顶端细胞和第一根顶端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它们分别斜向分裂产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随后,第一叶原基迅速分裂,突破帽状体形成第一幼叶;而第一根原基的分裂速度稍慢,第一根发育速度稍慢于第一叶。
张笛檀龙云刘保东
关键词:荚果蕨胚胎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