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年龄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年龄获得性肺炎(HAP)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高年龄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获得性肺炎高龄老年人中,伴有慢性基础病54例,占90%,有痰培养结果的50例。57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占95%,有3例死亡,病死率为5%。结论在治疗高年龄获得性肺炎中,要重视药物的选择及临床治疗方法,以便提高老年获得性肺炎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姜大勇梁淑艳李忠军李冬玲康世瑾
- 关键词:肺炎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睾丸扭转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病变侧睾丸血流减少伴阻力指数增高是诊断早期睾丸扭转的敏感指标,手术复位成功率高。病变侧睾丸血流消失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指标,如同时睾丸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可行手术复位;如伴睾丸肿大或缩小,回声极不均质,需手术切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及病情发展时期,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较大指导价值,应作为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陈瑞祥梁淑艳李忠军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睾丸扭转
- 超声早期诊断小肝癌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与鉴别检查小肝癌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对肝内小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20例肝小占位病变确诊为小肝癌16例,误诊4例,误诊中3例为肝低回声小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回声型血管瘤声像图酷似小肝癌,有时周边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小肝癌具有方便,可动态观察,彩色多普勒见病灶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并有动脉血流频谱,RI≥0.6应考虑小肝癌可能,结合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小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 陈瑞祥梁淑艳李忠军
- 关键词:小肝癌超声早期诊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 2004年
- 杨忠泽李忠军梁淑艳崔克信武晓梅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病因
- 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探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呼吸门诊2004年诊治的3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应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14例,观察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CD4+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感染人数及发作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中CD4+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gG、IgA均有下降,IgM变化不大。结论: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哮喘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 梁淑艳林红宋丽君李忠军
- 关键词:哮喘上呼吸道感染
- 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关系。方法:对8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5种心肌酶谱活力。结果:PaO2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呈直线负相关。结论:表明COPD患者PaO2是决定心肌酶谱活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 梁淑艳林红谢丽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
-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其只发生于肺,病理为普通型间质肺炎,大部分病人起病隐匿,以渐进呼吸困难为主,病情一般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一些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型的间质肺病患者得到了早期治疗。
- 林红王莹王笑梅宋丽君梁淑艳金洪泽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肺间质纤维化
- 脑活素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观察脑活素治疗早期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77例,其中脑活素治疗组40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不用脑活素,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记忆、计算、语言、抽象思维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活素是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 梁淑艳李忠军闫怀江裴喜民
- 关键词:脑活素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疗效观察
- 眼眶爆裂骨折的110例CT表现
- 2001年
-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的CT征象,达到对本病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分析110例眼眶爆裂骨折的CT特点、好发部位和发病原因。按眼眶爆裂骨折的CT表现分为三型:(1)单眶壁爆裂骨折;(2)多眶壁爆裂骨折;(3)混合型爆裂骨折(合并其他面部直接骨折的眼眶爆裂骨折)。结果:眼眶爆裂骨折好发于内侧壁,占81.3%,其次为下壁及顶壁,共占13.2%。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CT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曲度失常、凹陷和粉碎。结论:本病的CT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忠军梁淑艳张克
- 关键词:眼眶爆裂骨折CT病例报告